上一页|1|
/1页

主题:潘石屹昨晚醉酒后留言:苏东坡死而后生的超越

发表于2005-08-25
苏东坡死而后生的超越

苏东坡死而后生的超越 


    昨夜,夜深人静,我打开电脑,戴上耳机,在搜索网上MP3格式的音乐,却意外发现了余秋雨写的《苏东坡突围》,正被赵忠祥舒缓、有力的声音朗诵着。 
    我曾看过许多苏东坡的故事,也读过一些他的诗词,能背诵的可能只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了。读到宋朝的历史,总也绕不过苏东坡和王安石两个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我读过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好像是名人写名家四本书之一,但其中的观点是苏东坡如何有才,诗歌如何有境界,流放时吃了不少苦,王安石之流如何坏等等。 
    今夜听到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如天外之音,句句入心,它从另一个角度评价苏东坡,是另一种境界。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切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他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我。”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听到这里我想,苏东坡真要感谢自己的政敌王安石,以及让他流放黄州的宋神宗,让他死而后生,超越了自我。 

听完感觉未尽兴,我又继续在“百度”上搜索有关的网页。发现,赵忠祥只朗诵了《苏东坡突围》的最后一段,而在整个文章中,余秋雨没有感谢这些让苏东坡死而后生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大骂了他们。如舒亶是“检举揭发专业户”;李定是丧母不服丧,让人唾骂的一位高官;王珪是一个跋扈和虚伪的老人;李宜之是心术不正,智力大成问题的芝麻绿豆小官;沈括是一位人格人品上不可亲近,连王安石都没有看上的小人。 
    林语堂、余秋雨的骨子里太喜欢苏东坡了,太喜欢他的才华。所以对他的敌人疾恶如仇。但往往是自己的敌人,成就了自己,使自己忘我、超越,从这种意义上讲,苏东坡真正要感谢王安石、沈括他们了。
发表于2005-08-26
发表于2005-08-26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