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地产江湖恩仇录

发表于2008-03-05
地产圈时多风雨的,就像印证任我行的那句话: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地产江湖里自然就有它的恩恩怨怨。
    江湖中,有当初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因为观点的差异分道扬镳,有人因为人际关系的不睦而选择离开,甚至反目成仇,也有人为了更大的发展重新组合。
发表于2008-03-05
1988年,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杨元庆、郭为和孙宏斌,开始进入联想。

    1990年,孙宏斌被破格提拔为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的经理,主管范围就是他在全国各地开辟的18家分公司。这个过程,分公司的头头脑脑基本上都是孙宏斌任命,因此,孙宏斌在分公司拥有很高的威信。然而,联想集团管理层发现他们对于分公司逐渐丧失了"应有的权威",他们开始向柳传志报告孙宏斌的情况。最后,一纸"孙宏斌权力太大,结党营私,分裂联想,联想要失控!"的理由将柳传志从香港请回了北京。    

柳传志回到北京之后马上进行了调查,发现孙宏斌的事情确实不是"空穴来风":外地分公司,人由孙宏斌选取,财务不受集团控制,还有人说希望孙宏斌带领分公司"独立"出去。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柳传志马上宣布:孙宏斌调离业务发展部,调任业务部任总经理。    

按照柳传志当时的想法,虽然孙宏斌有些失控,但作为这样的年轻人,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许将他调到自己的"监控"范围之内,自己有办法让他"成熟"和"聪明"起来,如果继续"不识抬举",再对付也不晚。但令柳传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柳传志调开孙宏斌和业务发展部的员工开会说明情况时,孙宏斌的下属和柳传志吵了起来。这时候,柳传志对孙宏斌和他的团队彻底绝望了。柳传志想到了司法介入。但是,对于年轻人,深牢大狱能不去就不去,有可能会毁了他的一生。柳传志还是想给孙宏斌最后一次机会。    

    几天之后,孙宏斌的下属要"卷款逃走"的话越来越多地传到了柳传志的耳朵里,柳传志知道是到了该找孙宏斌谈最后一次的时候了。于是,在北京西山宾馆的一个房间,46岁的柳传志对26岁的孙宏斌说:"我们都是能力强的人,我领导不了你。咱们好合好散,联想的分公司你随便挑一个,你自己去干"。孙宏斌回答:"不必了柳总,我才26岁,我可以从头再干。"柳传志想了想,结束了这次谈话。    
    
    第二天一早,柳传志亲自主持企业发展部的会议。在会上,柳传志宣布自己暂时担任企业发展部的经理,孙宏斌另作安排。从这一天开始,孙宏斌便被软禁在西山宾馆的小楼里。1990年5月28日,孙宏斌被转移到了看守所。两年后,1992年8月22日,在孙宏斌拒绝承认自己有罪的情况下,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孙宏斌有期徒刑5年。    

     后来,孙宏斌刑满释放,他向柳传志真诚道歉,在柳传志的全力帮助下,经过10年的时间,孙宏斌成就顺驰地产的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柳传志在年轻人身上的"用心"可见一斑。
发表于2008-03-05
2004年夏天,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放言“中国房地产有泡沫”、“中国房地产即将崩盘”,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易宪容等经济学家发表言论大力支持。

     万通集团老大冯仑素以房地产业的思想家著称,此时当然有话要说。他反驳谢国忠说:“今后15年到20年内中国房地产都会稳定增长是他的一个推断。他认为不管宏观调控如何变化手法,市场的总体走势是不会改变的,因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刚刚起步不过十几年,而已经发展了50年的美国房地产业依旧红火、房价依然会涨。”

     这种言语碰撞时断时续,从2004年一直持续到2005年。 
     
    按常人理解,地产界的思想家是不屑于跟理论家搞唾沫战的,一般都是派房地产商中的“愤青”出战就行了。不过恰逢国家宏观调控,泡沫论摁住了购房人向开发商送票子的手,没有购房人送票子,“冯思想家”就要赤膊上阵了,毕竟“失节是小,饿死是大”嘛。
发表于2008-03-05
中国首富黄光裕跟禹晋永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早在2002年,两人同时想用ST宁窖借壳上市,经过你死我活的争夺,禹晋永败给黄光裕。此后,两人都在暗中观察着彼此。2004年“8·31”地产大限后,禹晋永一口气收购、控股25家房地产企业,储备土地接近600万平方米,这令黄光裕对他更加另眼相看。2005年禹晋永入主国美置业,大搞地产资本,筹措公司上市事宜。然而,2005年9月,随着黄光裕的一个表态,欢喜了仅7个月的黄光裕与禹晋永开始了冤恨。黄光裕说:“(禹晋永)违反了公司制度,没有在公司制度允许内,就对外表态公司的发展计划。”禹晋永说:“我们由于理念不合,矛盾主要集中在用人的理念上。”
    
       黄光裕解雇禹晋永
    
       黄光裕在企业里换人如换刀,他不能容忍经理们建立起自己的地方势力。禹晋永则是把自己的旧部调进麾下,高调进出,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大有挡住黄光裕风头的意思,以至于国美有人说“对外代表国美的只有我们黄总。”虽然黄光裕没说什么,估计心里一定很不爽吧,要不为什么很快就亲自解雇了禹晋永。
发表于2008-03-05
上海房地产业的老大许荣茂跟浙江房地产企业的“一哥”宋卫平可以说是两条平行线上的人物,一位在上海称雄,一位在浙江坐镇,应该不会有什么商业竞争和结怨的。然而,在2005年2月武汉鹦鹉洲上的“锦秀长江”项目的竞拍中,这两条平行线却意外地出现了交叉点,两个房地产老大为了一块地各显身手,“打”得难解难分,最终姜还是老的辣,许荣茂以微弱优势获胜。

       对于“锦秀长江”这个项目,绿城集团透露:绿城两三年前就到武汉考察过,2004年底集团又派人及委托人员,对该地块进行了深入考察。事后许荣茂也说:2004年初,他就相中“锦绣长江”项目。两人都视“锦秀长江”为到口的肥肉,谁也不肯松口,只能在竞拍场上决一雌雄了,竞拍过后两个大腕的关系就可想而知了。 

       土地竞拍,纯粹就是一个资本游戏,从21亿的底价拍到31.5亿,眨眼间长了10多亿,充分说明谁资本充足谁就能当地王。只是成了大腕或“一哥”级人物,地王已经不重要了,多结善缘才是他们最想做的吧。
发表于2008-03-05
万科老总王石跟顺驰领袖孙宏斌虽然从表面上看,见面后相互握手客气,其实他们成为冤家已经好几年了。 

       早在2004年孙宏斌的顺驰在全国12个城市跑马圈地,屡屡得手,被业界称为房地产界的一匹“黑马”。2004年1月6日,孙宏斌领导的顺驰集团在苏州工业园区一平方公里地块挂牌竞拍中,以27.3亿元的价格拍得此地,让准备了一年多、志在必得的万科铩羽而归,让王石十分郁闷。 

      2004年8月,第四届“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王石终于找到了一个报一箭之仇的机会。在8月7日上午演讲中,王石谈到当前的宏观调控对地产企业的影响时说:“那所谓的‘黑马’,现在只能是熬着!”与会的500人绝大多数来自地产业界,“黑马”的所指不言自明。在7日晚上的对话中,孙宏斌说顺驰2004年目标要达到100个亿,2004年的销售回款可以达到120个亿。孙宏斌话音未落,王石马上就说:“睁着眼说瞎话。这是吹牛!”孙宏斌马上回答:“100亿能不能实现,到年底就清楚了。” 

       孙宏斌的顺驰跑马圈地,使业界风云跌宕。顺驰这种做法使很多房地产商颇有微词。以致有个房地产商发了一份“致业界的倡议书”,说顺驰的竞买扰乱了土地秩序,影响土地的持续开发。当然,王石把对孙宏斌的不满就摆在桌面上谈,真是一个大哥级人物的行事风格。
发表于2008-03-05
早在2004年一个星期天中午的饭桌上,阜国集团总裁郝杰给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讲EVD,但郝杰讲了不到10分钟就被张宝全打断了。张宝全告诉郝杰:“你10分钟对EVD的介绍,把我2000年想做网络数字电影遇到的问题全解决了。”之后,张宝全投入2亿元资金,与阜国合资成立“今典环球”,张宝全占80%股份,郝杰任总经理。

        这个张宝全跟郝杰“10分钟谈定合作”成为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二人真可称得上是一次闪电式结婚。走上“红地毯”后,张宝全跟郝杰并不是同心协力地为EVD这个“孩子”创造成长条件,而是为了EVD这个“孩子”的监护权闹得不可开交。2005年12月,阜国总裁郝杰决定与英国公司NME换股,换股事件使张宝全觉得失去了EVD这个“孩子”的监护权。一怒之下,张宝全向司法机关举报,郝杰被刑事拘留,原因是涉嫌利用任职今典环球总裁的职务便利,侵占今典环球公司资产,案情复杂,数额巨大。据说郝杰目前已获保释。有消息说,张、郝还有握手言和的可能。
     
       记得张宝全用了一句十分形象的话说明了他投资EVD的原因:“中国的房地产不可能火100年,EVD才是我的吃饭钱。”可见EVD在张宝全眼里是个绝世之“宝”,只是不知道张宝全和郝杰之间的“故事”是不是也是一场夺“宝”之战呢?
发表于2008-03-05
发表于2008-03-05
发表于2008-03-05
事情老了点,不过看着还是挺有趣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