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B]传统文化和市场化“解构”[/B]

发表于2005-10-14
 传统文化和市场化“解构”  
    在走向世界和现代化的精神感召和冲动下,还没来及分辨清外部世界的流光溢彩,扑面冲来的全球化大潮却已是热浪袭身,古今中外文化便置于了纠緾交融的境地中,地区差异性越来越小,“地球村”游戏在无情地消解和洗刷着传统文化,使许多事物失去了原有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出现了包括地域文化消逝和场所感、归属感的沦丧。在社会时尚争锋的冲突过程中,纯粹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原版形式,总是与现代化教化下的行为和价值取向观念格格不入,总是显的力不从心和束手无措,掩饰不住满脸“廉坡老矣,一声叹息”的无奈神情。在国际化风格的强势力挤压下和破旧立新诱惑下,很多设计师盲目地追求所谓最新潮流、只管抄袭,玩弄形式,割裂传统,造成了人们追求表面化和转瞬即逝的东西。
    被现代化爆炸冲击波狂袭后的今天,在给社会神化般地造就了物质丰富的同时,现代化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困感,它在人们的眼前堆砌了一个巨大的物质屏障,割断了现在与过去传统的时空延续,甚至在褪化着理性思考和解释世界的话语能力,人们看不到这个巨大屏障后面还有着什么。已经在现代化中被抺染得有些空茫和混浊的社会眼神,不得不重新回落到了过去和传统,曾经被忽略和遗弃的东西,又开始重新闪烁着生命之光。“回到传统去,返本开新!”的社会意识,使传统的地位正在飙升。曾经沦为“失语”的传统文化,开始重新渗透到现代人的社会意识中。   
    表述些社会现象,不是想标榜自己有弘扬传统文化的民族气节,也无意也无资格定个高调,来讨论这个社会性质的大话题。在这里,没有理由隐讳回观社会传统文化背后的商业驱动力,而是在策划概念中确定了传统文化元素和成份之后,在纯粹的建筑艺术和社会文化两个层面,来构思和设计概念的时候,触及到了一个对传统文化“市场化解构”的观念。
    这种市场中的传统文化解构,决不是直接和简单地的复古,更不能将传统事物恢复到它的原始状态。在物质繁华过后对传统和过去重新审视的今天,“返本开新、兼收并蓄”已成为文化传承新的游戏定律。市场商业手段,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神力,延续和表现传统的古典建筑、园林文化,需要用商业的方式溶化解构传统文化,将解构包装后的传统文化纳入市场的范畴,变成具备市场价值和可以消费的对象。市场解构过程中的思维轨迹,必须要对位现代社会的消费潜意识,揉和到现代人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情感思维中,形成原创思维下建筑的新语境,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情趣和追求。最为关键是强调借助传统的东西,来讲述现代社会的故事,只有根植于这样一个思维基准点,传统文化最终才能够被市场选择和消费。
    贝聿铭大师的香山饭店艺术处理,是一个运用现代建筑形态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天人合一境界的显著典范。张艺谋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解构大师,他策划和导演的传统经典剧《图兰朵》,也是对经典传统题材进行市场化的重新解构和包装,准确地迎合了现代社会的消费情趣和审美意识,达到了“情里之中,意料之外”创意境界,从而取得了使世人惊叹的视觉艺术效果。
    地产概念的原创思维,需要根植于传统文化底蕴,但是,对文化的市场解构不是一种外在形式,而是概念形象中文化内涵的重构过程,是求得传统文化与现今地产市场的嫁接点。在技术途径上最忌讳大量重复、非原创、依靠叠加建筑符号的手法,或运用拼贴画式的组合方式,来玩弄和混拌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形态,这种快餐式的建筑手法,没有历史的凝结与积淀,有的倒是像舞台背景式的摆设。解构传统文化的东西,需要深入浅出地提炼传统建筑形态中看不见的东西,感悟悬浮在传统建筑形式之上,又隐藏在传统载体背后的“文化语汇”,透过当代建筑来表达传统文化的某些思维活动,将传统思维和意念与当代人的精神感知相互融合。但对传统古典建筑符号的延续使用,也不是说就要偏面地全盘抛弃,而只是强调注意一个“使用度”的问题,控制在一个“点到为止、若有若无”的表达程度为佳。
    现在,地产界已经有人勇敢地站出来开始捍卫传统建筑文化,延续有些失落的中华文化的血脉,彻底决裂了“洋大餐”风格,建立了中式风格流派的阵营,也让国人找回了些自信的感觉。恕本人壮胆直言,虽然让人们眼前顿感一新但也有点缺憾,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还是有些符号堆积式的机械延续,没有现代建筑意识的融合和创新,思维里还是一个非原创的产物,虽然也是在标榜“中式首席”的创意身份,追根寻源最后还是一个“直接克隆版”产品,只能说是表面形式上的原创版。
发表于2005-10-14
很喜欢那种城墙的感觉和建筑上的铜饰。
发表于2005-10-15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