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我的追求

发表于2005-11-07
我在1981—1984年期间,经历过无数次的创业失败后,仍无所作为。在此期间,我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了佛教与基督教,由此启示自己。同时明白,人生一切的追求,最后还是归于零。问题是人生短短几十年(我相信我能活超过一百年)我们应该做什么作为?我个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经历,无论成功与失败,痛苦与快乐,最后还是化为乌有。怎样名留千史,硕果累累,财富无数等都是自己给自己安慰罢了。死了后,崇拜你有什么用?财富留给子孙对他们好吗?是祸是福死了以后也不知道。所以我认为自己(不理别人)有一个丰富的人生到临老临终时回顾自己,没有白白浪费。若能感觉多姿多彩,不论酸甜苦辣,也是值得回味的。所以自从1984年开始,我改变了人生态度,不刻意追求任何事物包括财富,朋友,伴侣,家庭等,什么都是“无所谓”。对得失虽重视,但不影响睡眠、食欲。今天来看,我过去几十年的经历已经可以抵过别人几生的经历,也由于我对得失的另类看法,所以每次跌下来的时候,很多旧部下和传媒记者都认定邓智仁从此消失。但往往很快我又会爬起来。我常常说,我已拥有高超的免疫能力,能抵御一切外来的攻击,日子永远过得好。其实,总结一句话,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在2003年北京发生非典期间,开发商(甲方)们为了自保,令北京信达行整整六个月一分钱也收不回来。在信达行倒闭期间,我的住房与汽车因不能供款已被变卖,口袋里只有八千元人民币,这时候我再次发挥我的顽强斗志,短短一个月时间,我重新爬起来,经过两年的调养,我重出江湖了!!!
很多人认为这几十年来,运气之神一直在眷恋着我。每次最困难的时刻,运气就降临。但我不认为这世上有什么超能力可帮助或欺负你。我只相信因果。不是佛教的因果,只是有因必有果,有果也有因。我认为我对自己事业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没有借口和理由,没有高深莫测的思想。今天我做了一些好事,看起来没有回报,其实善因已种。我在公司的沙龙常说,因果不是1+1=2而是1+1=5-3。在北京信达行倒闭后两年,我种的善因就完完全全发挥了作用。倒闭后第一年,我以前在香港培养过的旧部下极力推荐北京庄胜集团以可观费用聘用我为顾问。第二年是一个十年前我曾帮助过的一个南昌人又以可观费用聘我到四川博览置业作顾问,后聘为总经理。这个南昌人在十年前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我曾帮助过他,其实我自己早忘记了。但十年后,他发大财了,也希望在房地产一试,所以千方百计找到我。 
今年春节,我对自己的前景在自我讨论。在中国不确定因素常常笼罩的经商环境下,其实打工的风险也挺大。我反问自己,在1984年我什么都没有(除了一屁股债外)没经验、没背景、没关系、没金钱,我凭借着借回来的一万两千元创造利达行集团。今天我什么都有了,反而对创业犹豫不决,为什么?很明显,事业是逼出来的。所以有高深的学问,有好的家庭环境出身的人,往往不能创造奇迹,因为他们机会成本太高了。我对自己说,我必须克服自己的惰性(人生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拿出勇气,再创业!!
多年来,我曾多次被邀请在全国多所高校演讲有关房地产营销及房地产相关的课程,多次被评为“最受欢迎讲师”。我很了解课程内容安排,并注重平时与学员的交流,同时发现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 主办单位一般自身不是房地产事业出身,所以所编写的课程不完全符合学员实际要求。
2、 负责讲课的讲师与讲师之间缺少沟通,各课程的内容随意性太大甚至有些内容重复,而且各课内容之间没有联贯性。
3、 所聘教师的师资队伍不稳定。
4、 很多讲师自身实战经验不够或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而参加学习的学员几乎都是从事房地产行业并在各房地产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学员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讲师的素质压力愈感吃力。
5、 课程内容笼统,没有细化。学员经历不同、素质不同,导致大家对课程内容的要求不同。
以上是目前举办“房地产培训班”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市场竞争激烈,而存在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也造成现在各学校的招生困难。
有感与此,我希望举办一个真正实践意义的房地产培训课程,利用大量的案例充实内容,选择稳定优质的讲师队伍,根据目前市场所需设置课程内容,同时将课程细化,适应房地产行业不同部门,不同阶层的学习要求。
我认为在中国的市场上,教育、娱乐、体育这几块产业还没有释放出来,潜力巨大。所以前景不可怀疑。但是今天培训事业却是竞争激烈,究其原因,是小打小闹的多,投机取巧较多。这些都不会成为主流。我们经过详细调研,一批年青人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创造了一系列符合潮流的创新课程,再加上良好的课后服务,以及我人从业20多年的经验,我相信我可再创辉煌!
我对自己目前的要求是埋头苦干,努力奋斗。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