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白领的工资蓝领的日子 买房负翁的苦难生活。我们现在大部分的买房年青人都是负翁啊

发表于2005-11-10
白领的工资蓝领的日子 买房负翁的苦难生活 

--------------------------------------------------------------------------------
 
2005年11月10日10:0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有个好朋友,本科从建筑大学毕业后落户上海。来到上海的第二年,正当“新政”出台,盛传“上海楼市崩盘”的时候,急于成为上海阿拉的她麻起胆子,毅然当起了上海内环以内一套电梯公寓的房东。

12000元/平方米,99平方米,总价120万元。家里支持了40多万付了首付,现在月供7000元。为此,月薪只有5000元的她,每月还会定时收到她妈从成都市建设银行打进帐的几千元月供款。衣服、化妆品不敢买了,咖啡馆、酒吧也不泡了,连最爱吃的韩国烤肉也已经被统一红烧牛肉面取代了…… 

买房之后,我的朋友拿着白领的工资,过着蓝领的日子。最要命的问题是,这种日子不是一年半载,而是漫漫三十年! 

我的朋友是新一代的“负翁”。一方面,享受着高薪、时尚白领、有产一族的心理安慰;一方面,承受着“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巨压,不敢轻易换工作,害怕银行涨息,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 

当然,不是所有的“负翁”都过着这般苦日子。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大到买房买车,小到买笔记本电脑、等离子电视,谨小慎微的成都人敢于并勇于“超前消费”,社会已经进步了。 

我们不希望用一个“负翁”的故事来危言耸听,来退却购房者日渐复苏的热情。在火热的“2005成都首届个人购房节”中,面对应接不暇的好房、眼花缭乱的优惠,作为媒体,我们倡导一种贷款消费的理性回归。 

一位金融专家忠告:别忘了,你有当“负翁”的自由,也有当“负翁”的责任。我们希望大家心安理得花银行的钱,潇洒快乐地做“负翁”。 

“负翁”辞典 

什么是“负翁”?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媒体生造的一个为了与“富翁”相对应的新概念,其内涵就应该是香港这几年最常见的一个词汇“负资产”,也就是“资不抵债”。 

如果说得更广义一点,“负翁”就是借了银行的钱,每月为了定期把按揭款打进银行帐户,不得不从早到晚疲于奔命的一群人。 

本期专题的“负翁”是对按揭购房者已经不能偿还银行贷款和个人财务状况出现严重危机以及能偿还贷款但生活品质已经严重下降的统称。 

七成“负翁”缘于过度消费 

有一个故事曾经很流行,说的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中国老太太省吃俭用,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钱,最终买下了一所属于自己的新房子,但是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就不行了,临死时她幸福地说:“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了……”美国老太太则在年轻就靠贷款住上了新房子,在临死时也幸福地说:终于还清了所有贷款……好像就是从这个经典故事开始,中国的消费者开始接受美国老太太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用向银行贷来的几十万添置了自己的车房,“提前消费”让更多的人提早享受到了更高层次的生活,同时也造就了城市里日益庞大的名为“负翁”的族群。 

现状:负翁的年龄在30岁左右 

在最适合居住的成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舒适房子,是许多成都人和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外来客的梦想。以2004年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4元计算,多数楼盘的房价(100平方)已经超过个人年收入的30倍以上,因此举债买房成了大多数人的唯一选择,当个见多不怪的楼市负翁也变得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 

据了解,成都市进行房贷消费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他们追求高品质生活,敢于消费并互相传染,他们的年龄多在25岁到35岁之间,有着较好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但有些人缺乏理智盲目消费,导致负债进一步扩大,一些贷款数额触目惊心。据统计,在全国,1997年,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不到200亿;2003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金额达到1.2万亿。不到7年的时间,几乎翻了60倍。在成都,2004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39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7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就达338.9亿元,占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的84.9%,比上年末增加了74亿元。有银行人士透露,成都负翁向银行贷款多用于个人消费,这与沿海许多投资负翁不同。有些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月收入不过2000元,但却有勇气按揭四、五十万的房子,但终因工作不稳定、积蓄不多、债务过大等问题导致断供。还很多年轻人贷款买房后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不仅取消了很多娱乐消费,还特别担心生病、失业等工作和生活变故的突然出现。专业人士认为,中国居民的负债消费,将是继企业负债经营后,又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未来几年负翁们的预期收入降低,还将会触发大范围的还贷逾期风潮。 (文/赖彦)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