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自然的语言|承接朝夕光影下的艺术张力

发表于2019-01-10
标签:提取 盖房子 设计 张力 建筑 

古人语:隐于山林之中,藏于葱郁之间。木,作为人类最原始使用的建筑材料一直延续至今。在君山生活美学馆立面上就覆盖着一层轻盈的木格栅,仿佛给这座坚硬的建筑包裹了一层温暖的表皮。木格栅在阳光的照射下,空间转折迂回、起承转合,又呈现出有不期而遇的光影,不难看出,从动到静,艺术的张力一直存在。

实景图

愿托乔木,横亘时空而明灭不悔

我们的祖先对木头充满了深沉的依恋。“愿托乔木”是几千年来中国人长久的念想,植树做林,截木为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盖房子,打家具。活在木旁,住在木里,睡在木中。既是生命之源,也是最后归宿。

实景图

木,更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居住图腾,保留着自然的气息,散发出家园的温暖。《康熙字典》里“木”部的字有1413个,其中就有超过400个是与建筑有关。“栖”身怎可以不从“木”开始。悠悠乎“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中国人用木头造出纸张,用木头刻字制版,然后在木头搭建的空间里,一并写下整个中国人的家国历史。

实景图

对传统的每一次深情回望,都让我们心生敬意。位于远离城市喧嚣,望山环水间的君山生活美学馆,承载“让建筑融于自然之中,让人与自然纯粹结合”的建造理想。谨遵东方人的传统居住哲学,巧妙利用木的载体,借助光影与空间的精妙奥义,亦彰显自然与美的现代融合。

穿越时空,东方记忆的美学关怀

君山生活美学馆由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Hu)主持设计工作,位于白河水岸边一个幽静绿谷,周围三山拱卫,绿林成荫,水系蜿蜒而过,自然地貌给了设计师无限的遐想。如何将东方木建筑的精髓要义借助丰富的自然表情灵活传达?如何将历史的细胞巧妙嵌入现代砖石文化的肌理之中?建筑师们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实景图

不负厚重历史背景的首都,将地域性作为一种文化特征表达,如恩将北京传统民居的建筑手法精炼提取,并糅合现代的建筑语言对其重新编译。甄选木质强韧的红橡木,制成立面上轻盈的木格栅,给坚硬的建筑包裹了一层温暖的表皮。

 透过木格栅的间隔,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中庭,每个窗户都能看到自然山水。配合由苏州青砖砌成的主体建筑,呈现出浑厚的体量感和历史感,却偏偏轻盈漂浮于水面之上。阳光散落在木格栅上,投下一道道影子,为建筑赋以最动人的色彩,创造出光与影的朦胧之美。


木,是中国人独到的智慧,代表着源源不断的生命,比起石材静默的天长地久,木的新陈代谢更是一种动态自然的永恒,是繁衍与进化——破旧了,就修缮;倒塌了,就重建,生命不止。将“家”与自然共处一室,以诗意隽永的建筑语言,将中国人深沉的执着娓娓道来——君山生活美学馆讲的不只是中国传统木建筑,更在自然的不息力量面前,坚守精致的美学,发扬经典的文化,让人们领略到无时不在的艺术。从生活切入,将“美”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具象,才是君山的期许。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