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限价房闹剧落幕,经济适用房戒夸张

发表于2008-12-16
 

近期,有媒体报道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正考虑将限价房与经济适用房并轨,原计划2008年初起草的《限价房管理条例》迟迟无下文。在笔者看来,限价房有点像一出闹剧,轰轰轰烈烈的登台,悄无声息的退场。2006年“国十五条”中提出“90/70”政策,其中规定“限套型、限房价、竞地价、竞房价”。各地在随后的执行中,基本上没有落实“限房价”这一条。

 

政策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抑制过快增长的房价,其出发点是好的,但70%以上的住宅都实行“一刀切”式的限价,计划经济的色彩过于浓厚,因此对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建设部亦无促逼之意,而只强调限套型。其后,广州、成都、北京、南京等个别城市尝试限价房作。今年三四月份,在各地出台的《2008年住房建设规划》中,相当多的城市提出限价房计划,如北京计划建设450万平方米,深圳提出“稳步推进限价商品住房政策”,武汉将“加大限价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90万平米),杭州规划“限价商品房建筑面积103.9万平方米”。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房地产市场会急剧降温,而限价房的运作亦趋于艰涩。首先,全国房价开始下跌,抑制房价的条件已不存在;其次,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的限价房用地纷纷流拍,企业连商品住宅的地块都不愿拿,对于“限房价、竞地价”这种风险与利益不对称的项目,当然弃若敝履;再次,购房人视若鸡肋,由于房价持续下跌,限价房项目的房价与周边商品住宅相比,已无多大优势可言,而其质量却多不如后者,在广州、北京等地,限价房中签人弃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目前,最早进行限价房探索的广州已停止限价房供应,限价房计划开发规模最大北京也被迫调整计划,一方面减少土地供应,另一方面拟将限价房的覆盖面将扩大到公务员、教师等群体——这种按行业、而非家庭收入设定准入标准的做法与福利分房时代颇有相似之处。

 

幸亏国家尚未出台《限价房管理条例》,否则又将是一个无效文件。限价房退出历史舞台已无悬念。那么,经济适用房又将何如?与限价房不同的是,经济适用房住房保障的特征明显,而且经过多年推行,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操作模式。然而,近些年来,部分学者和业内人士却从未停止过对经济适用房合理性的质疑,典型代表就是经济学家茅于轼。

 

对于经济适用房,我国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索。1994年出台《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的“23号文”中,明确要建立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导的住房供应体系;但事实但其后的事实是,经济适用房占全国住宅供应总量比例年年下降,由1999年的17.6%一路跌到2005年的5%;2004年《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中,则不再提及经济适用房占主流地位;2007年新修定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把适用对象缩小到低收入家庭。

 

最近建设部出台“9000亿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计划”规定:今后三年,全国将新建200万套廉租房和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同时完成约220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2006年全国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套数只有34万套,占当年住宅销售总套数的6.7%,未来三年经济适用房和棚户区改造(改建房屋多属经济适房),销售占比将超过三成。

 

那么,我国目前的经济适用房制度是否存在问题?可以说没有大问题,却有小隐患。考察国外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各种租金和购房补贴。各国经济情况不同,住房保障的水平相差甚大,北欧、新加坡的水平最高,其它发达国家居次,发展中国家一般水平较低。就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首先要把发展重点放在廉租房上,其次才是考虑让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拥有产权房(经济适用房)。

 

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对内地、尤其是大城市住房保障颇有借鉴价值。香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公屋制度(廉租房),1972年后开始进入住房条件改善阶段,1978年起的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居屋(经济适用房)制度开始推行,后来又实行租者置其屋计划(租置计划)以及置业资助贷款计划(置贷计划)。

但是,2002年香港政府认为私人住宅应由私人开发商以市场为主导建设,于是宣布停建居屋。后来租置计划和置贷计划亦陆续终止。目前三分之人的港人住公屋,六分之一的港人住居屋。目前,公屋轮候册登记的家庭仍然有11万多个,政府着力于增加建屋量及促进住户的流动性,缩短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目前平均轮候时间维持于三年。

 

香港政府相信私人楼宇建屋量应由市场决定,而稳定物业价格的最有效方法,是维持自由稳定的市场运作环境和尽量减少政府干预。香港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且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考量,目前住房保障的重点只有一个——加强廉租房建设;其次才是建设适量的经济适用房。而当前我国经济适用房的计划建设量远超廉租房,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反思的。政策制定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动摇:住房制度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不能改变。

发表于2008-12-18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