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论于凌罡的倒掉

发表于2006-02-21
前一阵子有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是关于于凌罡在北京工体北路4号院拿地的新闻,给出的标题是:政府应反思:于凌罡的土地梦何以仍是乌托邦。其含义是:政府是怎么搞的?竟然让于凌罡这样的为百姓盖房的人拿不到地!然而政府在这事儿上是无责任的,按规矩卖地,谁出钱多谁拿地,十分公正。所以,真正该反思的是于总,是不是业务模式哪里出错了?可以预见,照此模式发展,于凌罡的倒掉是必然的。

 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即目标都是造房子,房子都差不多模样,无非都是四面四堵墙,上面加个顶。但在房子的造法上,却不能也与别人相同,这就是“奇”。于总作为已经成熟的房地产行业的后来者,他必须明白他的“奇”的在哪里,从而依靠这个“奇”在外部环境日益严酷的行业市场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但从现在于总的行动上看,于总显然没有明白自己的优势的所在。房地产开发依赖的无非是两样:资金与土地。于总有钱吗?没钱,他的那点钱都是靠想房子的老百姓凑出来的散碎银子。于总有地吗?也没地。没钱没地还想盖房子?这不是做梦吗!兵法上还有句话,叫做:“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即你想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必须得自己划下道来,让别人照着走,别人走到头了,你的事情却成功了。否则,你照着别人的道走,即使成功了,功劳也是别人的。这样就可以知道于总的错误就在于,他想玩这场房产游戏,但却老实地照着别人的规矩在做。房产现在的游戏规则是:拍卖拿地,设计规划,造房子,卖楼。于总在这块唯一有优势的就是卖楼不用愁,因为早有人定下了。造房子得请人,设计规划也行请人,于总自个能控制的只有拿地这块。但现在拿地是靠拍卖,拍卖是什么含义?拍卖就是比谁钱多,谁钱多谁拿地。不幸的是,于总缺的就是钱。这就象中国人要与美国人比钱多一样,不是一个档次的。美国人嚷嚷着全球化,因为全球化就是资本做主,美国人钱多,他是老大,他当然要全球化,而中国人也跟着嚷嚷,那就是缺心眼了。所以,拍卖公不公平?公平!但那种公平是钞票面前的人人平等,不是住房权利上的人人平等,与那些中外合着伙的大鳄们比钱多,于总岂非自寻死路?倒掉如何会不必然?

 细究起来,于凌罡必然倒掉的原因在于其摆脱不了小资的心态,以为仅靠个人能力就可以办成事,忽略了群众的力量。有人说:不是好多人掏钱支持于总了吗?这话不错,但群众们难道只有钱吗?想要房子的难道只是这些穷得只剩钱了的小资们吗?还有很多人有旧房,想造新房,但不让造。事实上,媒体上常说的刚性需求是什么?就是百姓现在手上有点钱了,想改进一下居住环境,想造房子了。以上海为例,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时候,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落实到个人头上了,家家户户有了点钱了,那时候许多的私人平房都翻造了楼房,那时各家造各家的房子,外观不统一,能多占点空间就多占点空间,因而公共空间越来越小,现在很多的棚户区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最近这几年的情况与八十年代末不同,刚性需求由房改引发,一部分人有钱了,一部分人还没钱,但想造房子的心还是一致的。所以现在的旧区改造,拆棚户建小区,不过就是原来翻房子的社会化而已,大伙齐心合力才能多快好省地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所以于总不仅应该调动城市小资们的资金,更该利用那些就盼着旧区改造的市民们的热情。一来更加符合于总为弱势群体鼓与呼的正面形象,无形中使于总更加高大,同时又解决了最棘手的土地问题。发运群众,我们本来就住在这块地皮上,只要让我们自己建,符合政府的规划,不让政府花一分钱完成旧区改造就是。小资们的资金就用于项目的运作上,出钱也不能白出,房子造好了,每人拿套房子去。这样土地与资金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造房子这种大老粗干的体力活,冯仑不干,让王石干去,民工还找不着吗?

 所以于凌罡倒掉的原因就在于没能扬长避短,老老实实地照着别人的规矩做下去,如何能成功?所以成功需要创意。这里虽然论证于凌罡的倒掉,但其目的并非幸灾乐祸,而是真诚地希望:一个于凌罡倒下去,千万个于凌罡站起来,从而为百姓解决住房问题找到一条新路。
发表于2006-02-21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