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缺口还是过剩?看北大教授怎么忽悠民众的

发表于2006-02-16


国家建设部不久前发布一个预警:我国面临着潜在的住房过剩风险。

但一家媒体非要对这一个预警请教不同意见的专家,然后用倾向性非常明显地用了“我国商品房还存在巨大缺口”标题。它想告诉人们什么?且不论媒体的用意,我们不妨来看看发表这一意见的北大董教授是如何来论证这个伪命题的。

他认为,过剩的是高档住房和远郊配套设施较差的住房。但他分析认为,这是投资性的过剩。什么叫投资性过剩?就是开发商不愿降价(舍不得卖),消费者又持币待购(有钱想赚杀价),所以房子“暂时”空在那里了。什么叫持币待购?民众口袋里哪里来的那么多“币”?中国银行里的14万亿银行存款吗?教授大人恐怕是把下半辈子将要挣来的不确定的银子都提前算到了民众的荷包里,真是教授啊。

教授完全可能不考虑民众现在的购买力来谈住房需求。“实际上,中国房地产业远没有供大于求。根据有关预测,即使有20%的城镇家庭(约2700万户)想要增加2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其需求总量就达5.4亿平方米。到2020年,预计城镇人口将增加3.5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这样算来我国的商品房不但没有过剩,反而存在巨大的缺口。”他把未来15年的需要,不考虑买不买得起的需要,全部算到今年的需求上来,因此才得出了“巨大的缺口”这样一个结论。

记得小时候对共产主义非常憧憬的时候,想到“按需分配”就流哈拉子。可是,共产主义是好,但那不是我这辈子能看到的事情。这位董教授也勾画了一幅美景,只不过他用的颜料里没有“购买力”这个颜色,他把2020年的钱买了2020年的房子。他模糊了民众现在的购买力又模糊了现在的需求,他终于从开发商卖不完的大饼讨了一个出来,又咬了一大口,终于完成了“巨大的缺口”。

不能不佩服这位董教授。春节时,凤凰台有位风水先生也上了电视,他谈了06年的风水,也谈了北大校门的烟囱,因此他得出结论:北大之所以近几年再也没有出一出类拨萃的人,原因是因为那个烟囱。我现在倒觉得,是因为有了太多的董教授。

实际上,国家调控政策已经出现效果了,房价下降了,房子过剩了,虽然也存在区域间的差别。这么简单一个现象,到了董教授和潘石屹这里,就又是“巨大缺口”又是“二手房市场没开房”,两个人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商人,智力都不差,但表达出来的结果却又是那样的一致:人多地少,大家还是去买房吧。
发表于2006-02-17
发表于2006-02-17
发表于2006-02-17
发表于2006-02-17
发表于2006-02-17
发表于2006-02-17
发表于2006-02-17
发表于2006-02-18
在文化大革命年代,为了将自己阶级成分由中农转为贫农,许多人不惜一切代价,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为了阶级成分,许多人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年轻女人甚至出卖自己的贞操供大队书记糟蹋。因为阶级成分在当时已经被渲染得非常重要,大队书记及其文书会计们到处宣扬没有好的阶级成分就得下地狱,人们都害怕自己会被划成富农,就得去求大队书记,就得捧上银子和贞操。
为了阶级成分付出那么大的代价现在看来觉得非常可笑,觉得当时的人非常愚蠢。殊不知,现在为了房子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人还少吗?当这场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大革命轰然倒塌的时候,就是那些用一辈子积蓄贷款买房的人后悔的时候。他们不光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被嘲笑的精神压力。
当房子成为普通商品的时候,人们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居然有人愿意用一辈子积蓄贷款买房,就像我们现在不能理解为什么居然有人愿意用贞操来换取好的阶级成分一样。 现在的奸商们拼命宣扬房子要涨价,不买房以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和当年大队书记恐吓无知少女和她们的父母一样,不和我上床你们一辈子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然而,他们忍泪换来的是什么呢。
1976年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终于倒塌了,它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大革命什么时候能倒塌呢,也许不会立即倒塌,但他必然会以倒塌的形式消失,是非成败转头空,这场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大革命,几十年后都必将使人们谈论的话题。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