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楼市的真正危机:住房需求超越国力

发表于2006-03-04
中国楼市送走尴尬的2005年,迎来不确定的2006年。两难的处境的楼市政策并没有实质的改观:调控楼市价格伤了经济;放任价格伤了民情。尴尬政策的背后是尴尬的认知,尴尬认知的背后是难于启齿的利益。各种局部利益的交互作用,终于酿成中国楼市的真正危机。 
与一般的认识相反,本昏看来中国楼市真正的危机,不是楼市价格的高低,甚至也不是楼市价格的分享机制,而是在众多利益集团追逐短期利益的作用下,住房需求膨胀超越了国力。 
作为基本居住的消费需求,属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范畴,是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动态高度相关的变量,并不出自ZF的恩爱或是民众愿望的强烈程度。经济学和社会学并没有给出一个经验数字或基准,人们于是有了不同的判断标准。有人抓住了住房价格与家庭年收入比,从中国奇高的比例(12-14)与国际上的(3-6)对比中,得出中国楼市严重泡沫化的结论;有人抓住了历史上国民人均收入与房价的对比,突出了中国楼市的泡沫;有人则简单对比上海、东京、普尔、台湾、香港等三小时经济圈中的楼市价格,得出中国楼市极具投资价值的判断;有人则抓住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坚持价格还有更高上升空间的判断。 
超越基本住房需求的住房狂热,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 
当一国居民把财富都凝聚在住房上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居民就危险了。因为,靠这种方式积累的财富,只会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创造重要市场,却不会给自己的长久竞争力增添什么砝码!这个畸形的增长引擎终将因为本末倒置而受到惩罚。惩罚已经开始。我国城市环境的破坏、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耗能型生活方式的确立,这些都会很快在我们城市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上表现出来。可惜,做庄者是受“任期利益”左右的城市官员,他们无暇顾及长远。 
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印度FDI的快速增长而且质素明显高于中国。据国际上最近的一项针对跨国公司高管的调查显示,其中,有45%的投资者对印度和中国比去年更加乐观,看好印度的占42%,看好中国的占17%。进入印度海外投资中的39%可能流向信息科技产业,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5%。相应地,进入中国海外投资中的48%可能流向制造业,而印度的这一比例仅为3%。从微笑曲线来看,FDI的中国处于价值链的下端,而印度却明显处于价值链的上端。 
显然,超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住房需求,虽然构成现时局部经济增长的引擎,却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将蚕食中国公司的长久竞争力。找错支点的中国楼市,最终将使所有参与者皆为输家。我们不能等到万劫不复的惩罚来临那一天才幡然醒悟!
发表于2006-03-06
非常认同您的观点。高房价所引发的生活成本急速攀升正迅速降低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的竞争力。除了房价之外,我们国家的竞争力正在下降还有很多原因,教育投入太低,高素质的技工太少,工资成本上升,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发表于2006-03-06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