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谈南极宣传公益

发表于2006-02-28


  1911年12月14日,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历尽艰辛,闯过高山、深谷以及冰裂缝,成为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人。
      2005年12月28日1时05分,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在温暖的家中进入梦乡,王石和他的同伴们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南极点。在零下20多度、呵气成凌的地方,在茫茫冰原上,六位含蓄的东方人脱掉了上衣,裸露出腱子肉,尽情享受这片纯净的冰天雪地。
      从2002年2月的乞力马扎罗开始,历经麦金利、珠穆朗玛、文森、阿空加瓜、厄尔布鲁士、科修斯科到北极和南极,王石成为世界上第9位完成“7+2”探险的人。
      但对于王石而言,这次南极探险之旅的主题并非“7+2”,而是企业社会责任。
发表于2006-02-28
“探险有极,公益无限”,在南极,王石展开了国旗、万科司旗,还有一面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基地的旗帜。这次活动将为白头叶猴保护基地筹集资金100多万元。王石的探险,从个性张扬走向了社会责任,因此,此举甚至赢得了万科大股东华润的支持——这次活动的主赞助商,就是华润。
      南纬90度,万科以此为原点,正式开始其企业公民战略。

从个性到责任
      1995年,一次疾病激发了王石此后漫长的雪山之旅。
      2003年是王石极限生涯辉煌的一年,这一年里,他登上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那是一次艰难的登顶,王石和他的同伴几近麻木地登上峰顶又几近机械地撤离,在顶峰,他甚至来不及为自己骄傲。直到几天之后,应中国体育总局要求填写履历表,他才感受到了这种骄傲,好好“反刍”了一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浑身非常舒畅,情不自禁地含着泪,非常非常激动。”而珠穆朗玛峰带给王石的远远不止于此,这次登顶越发加深了他的这种看法:登顶并不是征服,人类无法征服雪山,更谈不上征服大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只是孩子。
      或许从那时候开始,出于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王石就有了一种不安:恁大一次行动,难道只是为了展示个人的生命意志和个性的张扬?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石看到了香港女探险家李乐诗的一个展览,李乐诗把探险的个人行为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做法,触动了王石的思考。
      2005年4月,王石前往北极,创建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基地的北大教授潘文石到机场为王石送行,并带来一面基地的旗帜,请王石带到北极,以向更多的人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写给王石的信中,潘教授说到,王石的探险精神,与自己为环境保护的奉献精神如出一脉。王石事后回忆道:“这件事情深深感动了我,甚至让我感到一丝惭愧。我感觉自己做的太少了。”
      这件事情成了王石将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契机,他开始认真思考不再把探险仅仅停留在热爱的层面,更要将探险与保护生态,甚至与更多的社会责任结合进来,作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发表于2006-02-28
从优秀到卓越
      王石坦言,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看似个人行为,其实有着更为深刻的企业和社会背景。具体来说,这个背景就是万科从优秀企业向卓越迈进所遇到的瓶颈。
      从1979年开始,中国经济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好的25年,GDP实现了9.6%的年均增长率。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在创造财富和利润的同时,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与这个过程同时发生的是,黄河频繁断流,淮河数次成为“毒河”,辐射大半个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50多种,洞庭湖、太湖日益缩小;森林和草原在退化,沙漠向富庶的平原入侵;动物的生活空间被越来越强大的人类侵占,一个个物种消失;贫富差距在拉大,许多人群无法拥有正常生活和受教育的机会,小学适龄儿童辍学146万人,中学适龄少年辍学达497万人; 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累计下岗2818万人,失业人员的生活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周星驰在《功夫》中的这句台词摆到了每一个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面前。与此相应,一些优秀的企业开始思考,若企业与自然人一样拥有社会主体资格,那么企业究竟应如何承担起自己作为社会公民的伦理职责?
      在古典经济学的定义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其首要任务在于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变得越来越强有力,并带来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促使了新的企业观念的产生:企业除了对股东负有利润最大化的责任,也对其它的利益相关者负有责任与义务,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所在社区人群、合作伙伴及更广泛的大众。
      在国外,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手段。那些卓越的企业,如通用汽车、花旗银行、可口可乐、微软及英特尔等,在社会价值观的创造、引领和传播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中国,承担社会责任仍然只是少数企业的自发行为。 
      房地产行业在近年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被舆论广泛关注的行业,这个迅速崛起的行业中存在许多争议甚至非议,一些过于情绪化的舆论倾向可能会给企业和行业带来致命打击。如何促进行业的和谐共生,如何使企业拥有一个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已经成为万科等优秀开发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房地产企业成为中国最多关注社会责任的一个企业群。
      万科的宗旨“建筑无限生活”中,无疑包含着这样的理念: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获得更多的幸福。但要真正进入一个普遍感觉幸福的成熟社会,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利润,还应该包括:社会信任与安定、能源与资源、环境保护、传统的延续等等。对于一个向卓越迈进的优秀公司而言,价值观和商业伦理是与物质财富一样珍贵的资源。参与市场伦理的重建,做好企业公民,已经成为万科不容回避的问题——王石对于社会责任的思考,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发表于2006-02-28
早行,企业公民
      公众所认识的王石,是一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一位登山爱好者,一位个性张扬的英雄。在完成 “7+2”之后,王石迎来了一次新的挑战:做一个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
      “过去我仅仅是从个人喜好、张扬个性、探险方面出现在公众视野。去年我参与了阿拉善SEE生态基金的发起活动,在将来的活动中,我们要更多地跟这些关注生态、保护地球、关注人类、改善自然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联系起来,做一些积极而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也许缘于他不满足于个性表演,也许缘于他对自我内心意识的再次发现,也许缘于极限运动本身所涵盖的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崇敬,期待得到更大价值的张扬。
      在王石不断攀登的个人世界里,有着“兼善天下”的朴素情怀。与企业家从企业的管理阶段向承担社会责任阶段的转变同步,王石的探险风格从彰显个性演变成为生态、环保摇旗呐喊,为重塑中国的企业伦理和商业规则而勤奋实践,为企业公民理想而奉献力量。
      王石常言,企业跨越管理阶段之后,企业家应该从广义的社会责任上去努力承担更多职责。“你应当,因为你有能力”,这种道德逻辑上的“应当”,成了王石心路转变的极好注脚。在他看来,企业家捐款,只是先富起来的人的个体行为。而承担社会责任则是整个社会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民间机构三位一体的努力,这样才能建立成熟的市民组织,好人社会的目标也才能实现。因此,不管是作为企业家的王石,还是作为公益探险者的王石,都正在踏踏实实用自我的个体价值去证明些什么,去影响些什么。
      在王石身上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影子:“他是说理的、商量的、温和的,他想让人多一点自主,多一点自由,多一点责任”(胡适语),“他让自己生活得有意义,也帮助别人生活得有意义;他自己身体力行,也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别人努力实践;他自己承担社会责任,也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感召力让更多的人参与社会责任”。
      早在准备南极之行前,王石就在博客上留言:现在流行“早行乐”,而我觉得还应该“早行善”……面对诸多的社会问题,“早行善”的王石,着力把个人梦想与企业家之路进行熔炼。
      在王石的极限生涯中,南极似乎意味着一个阶段——“7+2”的结束;但在他不断求变的人生旅途中,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万科透过企业公民行为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路上,这仅仅是起始的原点。
发表于2006-02-28
《万科》:您此次南极之行,跟以往的探险相比,感受有何不同?
      王石:这次南极之行是很高兴的。比较上次登珠峰,这次活动跟公益结合,不像以前那样只是个性的张扬,所以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也感觉状态非常的好。途中,拍了不少照片,主要展现在极地状态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走了两天以后确立起来的主题。我们力图把人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呈现的脸孔展现出来,把那些冰雕式的脸谱制成历久弥新而又震撼人心的画卷,让它们在几年、几十年之后仍持续散发其张力、感染力。
发表于2006-02-28
《万科》:超越极限之后,您给自己设定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王石:“7+2”的完成,并不会意味着极限生涯的结束,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这一次,我们南极之行的主题词,就是“探险有极,公益无限”。探险虽然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但是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今后我会把自己的活动更多地跟公益活动结合起来,无论去航海、去爬山还是干别的,都跟环境保护、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物种多样性保护等等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个性的张扬。这里头应该大有可为。
发表于2006-02-28
《万科》:这个想法,在您身上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为什么是到现在才结合起来?
      王石:以前的行动确实有些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即使做了一些公益事业,也只是一些非常规的做法,没有很紧密地和自己的攀山行为结合起来。从珠峰下来后,我开始觉得那种个性张扬必须得到改变,也在思考这个转折点究竟在哪里。其中潘文石等人为我提供了这个契机。2005年4月的那次北极之行,潘教授在给我的信中,意味深长地指出我的行动是生态公益之行,当时我很感动,也很惭愧,因为我以前的行为都是个人的,所以就希望在以后极限运动的同时,加强对环保精神的宣传。这次南极之行,根本性的转变是从以前一个个性张扬的人转变成热衷社会公益活动的人。
发表于2006-02-28
《万科》:这次南极之行是一个转折。
      王石: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转折,其实也是万科的转折。从2006年开始,万科会从更广义的社会责任上转变,比如说以前万科并不认为关心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是自己的责任,以后我们将投入财力、物力、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从非商业的角度、从企业公民的角度来解决。万科现在已经在做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关心弱势群体的居住问题,比如我们的“海螺行动”,可以说参与者众;我们的员工也在内部发起捐助西藏盲童学校的活动;另一个是股民基金计划,我们会更多的保护广大股东的利益。
      在过去,万科能做到的主要是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并体现对人的尊重。而现在,万科应该考虑如何做更多的事情。我们正在研究:万科每年可以从利润中拿出多少钱来投入企业公民行为?在对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方面,哪些事情可以发挥万科的优势?怎样提高做事的效率?这些都是万科需要学习的课程。
      所以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折,不管对我,还是对万科。
发表于2006-02-28
《万科》:从这个意义上说,万科提出“变革先锋·企业公民”的主题年,应该是酝酿已久的想法了?
      王石:企业家走向成熟须经三个阶段:第一、创业阶段;第二、管理成熟阶段;第三、承担广义的社会责任。万科从创立之初,就给自己设定了两个最低的标准,不管公司的经营有多么艰难,我们都会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第一是为股东盈利,向政府纳税。第二是尊重人,在与各种相关主体包括员工交往时,遵守道德规范,体现道德原则。比如不行贿,不用台下交易获取土地,不做暴利项目,尊重员工的个人生活等等。
      统观万科21年的发展经验,我们总结了四句话:做简单而不是做复杂,做透明而不是做封闭,做规范而不是做权谋,做责任而不是做暴利,从一开始就不自觉地暗合了企业公民的行为规范。按照企业公民标准,万科在创业阶段和管理阶段,形成了较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坚持对人的尊重,也有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但是,到第三个阶段,我们还必须有对社会的广义贡献。
      因此,“变革先锋·企业公民”,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提法。20年来,万科一直在不断的变革之中,直到去年的“颠覆·引领·共生”,我们通过流程再造,以期创立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而企业公民,更是符合我们一贯的坚守,我们信奉,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里面,赚钱的效率和尽社会责任并不是那么矛盾。一个好的社会形态,将使所有人从中受益。而要建立一个好的社会形态,也需要每个社会成员付出努力,作为领跑的企业尤其应该走在前列。从这个意义上讲,“变革先锋·企业公民”,正好符合了我们当下的发展主题。
      万科每年的主题口号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确立的。“变革先锋·企业公民”是万科发展到这个阶段所需要面对的课题。而我赴南极宣传公益,只是正好赶上了这个交点,与公司发展的需要暗合。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