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从通州地产观北京房价未来

发表于2006-04-04


房价是百姓话题,也是政府话题,温总理最痛心没解决好的问题就有住房。北京的房价近半年以来涨得很猛,按政府公布数据,06年2月全市商品房平均售价6776元/平米,同比增长17.3%,远远超过了GDP增幅,其实GDP增幅大大超过老百姓钱袋子增幅,所以房地产越来越掏空老百姓。这一两个月,开发商基本上每半月或一月要调高一次价格,火暴异常,未来走势如何呢?不久前我在考虑二次置业,想找面积大一些的房,四环以内基本没有新盘而且房价已经惊人,对于象我这样既没有发财又希望大户型的人来说显然太贵了,所以重点考虑郊区住宅,前几周看了通州的房产,现在就掌握的情况说说房价:
发表于2006-04-04
一、 通州房产的代表性与火爆状况
拿通州房产说事儿,是因为通州的房产在北京具有代表性。在北京,购房者除了投资客、拆迁户以外,最主流的是“城市新民工”,也就是所谓的白(领)骨(干)精(英),属于打工一族,收入有限,又要考虑上班远近,现在北京四环以里7000以下的房子极少,因此白领大多选择在郊区栖身。在郊区里面,离中关村、金融街、CBD等主流办公区域较近、交通相对方便的是回龙观和通州,回龙观离城区略近一些,现在新盘价格已经在5500以上,但数量不多;通州是市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居住区域,有城铁八通钱及三条东西向道路连通城区,离CBD(一说是China Beijing Dabeiyao,呵呵)较近,价格和距离很适合白领的需求。通州的新盘很多,现价大多在4000-5000元区间。北京的白领,大部分人家庭税后(含社保医保后)月收入在5000-16000之间,也就是说年现金收入为6-20万,按照购房总价为年收入6倍计算,白领有购买力的房产总价在36-120万之间,家庭年现金收入在10万以内的人相对多一些,还有一些人收入虽然高但是非城市出身,有家庭负担,白领购买力的大部分需求区间实际上在40-60万之间。通州的房产,按4000-5000的单价算,首次置业的人,购一个90平米两居要40万左右,再讲究一点购一个120平米左右小三居,要50万左右,这正好在白领的购买力区间内,所以可以说,通州的房产基本上代表了北京白领工薪一族的购买力水平,是有真实需求支撑的,其交投状况,反映了对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
根据看到的情况,通州的房产成交相当火爆,半年以来涨幅惊人。去年很多新盘价格是3000多元,现在普遍上涨了几百至千元,4000以下的房子不多,估计很快要被消灭。最火爆的城铁八通线沿线,步行距离以内的房子涨幅更是惊人,象果园、九棵树、梨园等站,社区和商业相对成熟,附近的新华联、蓝调沙龙、11站、时尚街区的少量尾房和新开盘的后期,好户型楼层的房子基本上都在5000以上,比去年下半年涨了千元以上,只有少数160平米以上复式大户型,受户型、楼层和总价所限,单价略低,即便在相对偏僻的临河里站,DBC加州小镇和瑞都公园世家的售价现在也都在4300左右。这些房子普遍不愁卖,基本上一开盘,一居两居的中小户型就被一抢而空,过不了几个月,其他房型也基本售完,售楼处对于购房者基本上是爱买不买的态度,价格没有商量余地,“我们销售价格是统一的,下周还要调价,您再考虑一下,抓紧交定金,要不就没有了”。低总价小户型房反映的白领阶层的实际购买力水平,泡沫不能说没有,但相对不多,买这种价格房子的人,大部分是自住者。我看的一套瑞都公园世家的大户型,层高三米,客厅开间(宽度)是5.4米,从户型、小区外观和居住密度都没得说,但属于后期购买的现房,与同小区其他住房相比,买价较高,面积原因总价也高一些,并且大于140平米契税分档点,考虑到通州区整体上以低总价的工薪层居住为主,这种半自住半投资性质的房如果将来住几年想迁居,相对于小户型不易出手,最终否定。
发表于2006-04-04
二、 从影响房价因素看未来房价
前些天有网文预言全国房价两年内暴跌,理由是今年12月对外资开放金融业,受其影响国有银行吸储减少,资金紧张,从而影响开发商资金来源,将导致开发商抛售引起暴跌。坦白地说,暴跌的观点我是不同意的,外资进入金融业无疑对房价有影响,但是外资银行也不是神仙,没有那么网点与国有银行无法相比,只能走高端用户路线,短期内不会造成太大冲击,此外在金融和政策方面,国家可以利用的调控手段很多,例如财政透支、发债等等,政府决不会坐视房价暴跌而危及自身根本。决定房价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需求和供给,此外就是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等也有很大影响:
(1)需求
从通州房产的火爆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白领“城市新民工”这样的主流人群购房需求相当大,每年都有新进入城市的新白领要购房,也有白领发财升级去购更贵的房,也有低收入者收入升级进入这个阶层,这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已经能够火爆支撑5000元左右的价格。如果房价跌下来,很多现在还不在这个购买力档次的需求就会大量释放,外来务工者、低收入者、外地迁居户等,想在城市买房的人太多了,他们会把价格抬起来,所以说现在的价格很难跌下去。从收入上说,人们的工资收入是钢性的,只能涨不能跌,要跌也是暗跌,就是物价涨工资不涨,现在能源和资源价格疯涨,很可能引起新一轮物价上涨,到时候工资就会跟着一起涨,尤其是低收入的人,涨幅相对会更大一些,有购买力的人会越来越多。现在很多首次置业的人受总价所限,买的是二居,将来有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市区里还有很多人住着单位房改的那种五六十平米蜗居,将来收入和交通改善了,也会买更大的房子。
(2)供给
跟能源一样,土地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现在城市的土地资源供给已经很紧张,可以看到市中心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供开发的土地。现在市中心的房价已经非常高,买房人中投资客多一些,短期来看有一定下跌风险,我认识的过去投资购买CBD区域房子的朋友,一年多以前就已经歇手了。现在土地的供给越来越郊区化,新盘一般都在四五环开外,但是人们能够忍受的交通距离是有限度的,房子不可能无休无止地往郊区盖,现在交通相对便利的主要轨道和道路沿线,土地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再开发就是沿着这些地方继续向偏僻的地方延伸,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的购买热情会越来越低,这些地方开发数量不会太多,价格也不会太高,将来要想买一个交通方便的房,很可能要考虑二手,二手房交易将越来越多。郊区房源的增多会拖低城市整体平均房价,使政府公布的房价数字看起来低一些。总体来看,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需求太大,地价会不断上涨,推动房价不断上涨。
(3)其他因素
利率和资金。房地产是资金密集的行业,资金也是一种稀缺的商品,它的价格是以利率来表现的,现在在银行存100块定期一年,只能得到2.25元利息,而黑市价格起码是12元以上,18元也不稀奇,中国的利率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理顺,所以一直是便宜了花钱的苦了存钱的,对开发商有利。受汇率上升趋势影响,利率有一定上升空间,利率上升对房地产开发不利,不过利率上升幅度会跟随汇率,都比较慢。另外,从资金供给上,受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分流资金的影响,房地产资金供给会略为紧张。不过,利率和资金供给的这些不利因素,国家都有力量调控。由于房地产业从资金上绑架了国有银行,房价暴跌将会引发金融危机和社会动荡,国家投鼠忌器,会从政策上千方百计支持房地产商,让房价平稳过渡,任何期望房价暴跌的想法都是幻想。
物业税。物业税政策香港和国外一直都在实施,但是在国内还没有实行。通俗地说,物业税就是政府把卖地一次性收取的地价款,改成税收,按月或按年分期来收,当然,将来政策推出的时候可能会把现在已有的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打包进去。把一次性付款的东西改成分期付款,降低了开发商拿地的成本和资金门槛,显著降低房子的成本,另外,实行物业税是买房便宜养房贵,对投资客不利,投资性需求会降低,所以从理论上讲,肯定能降低房价。现在地价大约占房价的1/3,改革起来可能会对房价产生重大影响。不过,房地产跟普通商品不一样在于其土地是稀缺的,好位置就这么多,需求非常大,即便成本降低了,也可能因需求太大,导致最终售价不降,究竟物业税开征对房价对国家和社会影响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好说,正因为如此,这个政策喊了几年也没见动静,真正实行恐怕还需要试点再试点,然后再平稳推广。

影响房价的因素太多,比如国家对房地产业在拿地、贷款、施工、预售、按揭等环节的政策等等,都会影响房价,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政策因素国家都有比较强的调控能力,总体来看,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能力远远超过股市,国家与房地产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国家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控制房价平稳过渡,国家让房地产象股市一样暴跌的可能性比较小。总的来说,个人看法房价会保持平稳上升,即使偶有下跌也不会是暴跌,而是郊区低价格房供应加大使平均价格看起来下降,大城市人口膨胀对房产的需求太大了,至少在现在白领主流人群能够承受的这个购买力水平上,房价会平稳上涨,将来收入增长,房价会继续增长。房价不下跌,低收入人群购房永远是一个梦,这部分住房需求,要么靠租房来满足,要么靠政府搞廉价安居工程房来满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发表于2006-04-05
发表于2006-04-08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