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购房不信于凌罡,不信易小迪,相信自己

发表于2006-05-01
 
在“涨”声四起之中,终于有易小迪这样的房地产开发领军人物,呼吁不希望房价过快增长了。从行业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角度看,其观点无可厚非,甚至值得称道。
而实际状况则是:具备相当规模、拥有足够土地和资金储备并能够长期发展的大开发商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比例并不很高,无力形成垄断;加上近二、三年来,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投资进入开发领域的数量巨大,这些新公司有着快速攫取高额利润的天然期望,使得“不希望房价过快增长”成为少数如易总这样有远见大商的一相情愿,尽管其初衷有利于整体市场健康长远发展,也良性呼应易宪容们及购房者的愿望。
在中国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的调节作用在投资大、周期长、牵涉面很广的房地产领域,其作用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价格上涨的刚性因素如市场有效需求增加、政策导致土地供应量减少、土地和原材料价格飞升等的现实存在,加之涨声一片对购房者的心理诱导和压力,都成为价格快速增长的“动力”,这是为各地市场实践证明的不争的事实。至于是否属于“过快”增长,也许真的需要几年以后,再次经过市场实践来证明了。
应该说,房价问题的难以把握,已经让挥舞调控大刀的政府、易宪容类的经济学家和听信媒介降价宣传而持币待购的老百姓大跌眼镜了,换句话说,把“过快”增长的“不希望”变成价格平稳的现实,不是仅仅“希望”一下就可以作的到。初衷虽好,也要政府配合:别再出现高于底价30%--50%土地使用权出让拍卖案例;初衷虽好,也要易小迪为代表的大开发商理念一致,尽快实现全面垄断,控制价格;初衷虽好,更要购房者不因听信易宪容“上海降50%,北京起码降30%”美好预测而后悔,并义无反顾地继续捂紧钱包。显而易见,这些假设起码可预期的周期内并不现实。
我们可以从评价过快增长的角度看看几个典型代表人物的表现:
于凌罡,因其购房者的身份,从本质上说才是彻头彻尾的“不希望房价过快增长”的铁杆,他举起“合作建房”的大旗,颇有陈胜吴广之风,携万众拥趸和银行支持,在拍卖市场上与专业开发商展开拼争,后因土地价格高而屡屡失利,尽管现在还矢志不虞地在呐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但以今年年初他从北京三里屯土地拍卖中的黯然退场为标志,他的这种拼争几乎已经划上了遗憾的句号。他很象当今房地产市场上的堂吉珂德,满怀着乌托邦式的理想,却不知道对手是谁,其悲剧似乎是注定的。
潘石屹,是一个“房价快速增长”的得利者,但他是吃过阿司匹林的,早就知道头疼医头于事无补的道理,去年就提出回避风险转做公建类开发的策略。这个角度讲,也许他应该归于做一单就不做的那种,呼风唤雨、游刃有余、好大声威,潘总是不为“不希望”出力的,一个标准商人,不为自己无意左右的大势做拼争,值得认可。山花烂漫与否,他在丛中窃笑。
易宪容,最新一轮房地产泡沫论之鼻祖,提出房地产业要挟经济论,此2005年风云人物,近来似乎没什么言论,最近的三月份仍以他“曾给出三条标准,如住房收入比(3-6倍之间)、住房按揭月供与收入比(小于35%)、家庭曾总负债率(小于50%)”,坚持他的判断“国内房价过高”,“要鼓励民众的住房消费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办法只是略谈一句“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调整,政府手中所掌握的王牌有几张”,但已然没有具体内容了。也许,这个易先生为没有新论而有点尴尬?但文人所言政府的王牌也许是悬在地产市场头上无形的一把剑,在“涨”声阵阵的大好形势下,成为开发商挥之不去的隐忧。
易小迪,似乎是善良的和有责任感的大悟之人,表达了“我们不希望房价过快增长”的愿望,有着如阳光般独醒的意识和放长线钓大鱼的气度,令人尊敬。他的观点或多或少地为妖魔化的房地产业增加几许温情善意的阳光色彩,得些印象分,这也许是他的“不希望”能带来的有限效应吧。
至于住房的消费者,不因易小迪的“不希望”而左右自己,也不因“上海降50%,北京起码降30%”彩虹迷了眼神,更不要因等待于凌罡为易小迪所不能为的事情而虚度时光。我们所能够把握是自己的需求,只要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不管涨与不涨,降与不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早一天住进自己的房子,在自己家的客厅里用家庭影院看看潘总主演的《阿司匹林》,才是正道。那个时候,涨对我们是好事,降也不必操心,因为还有很多力量更大、愿望更强的无形的市场之手替我们撑着呢。
所以,不信于凌罡,不信易小迪,不信易宪容,不信潘石屹,只相信自己。 

更多精彩文章
http://blog.sina.com.cn/m/ma_yue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