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价听震会]37期:国叫租房 娘叫买房 忠孝两难!

发表于2006-06-21

screen.width-200){this.width=screen.width-200;}"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天关注房市热点,每天房政背后我们尽听您的声音。参与听震会,房市无绝对,GO〉〉〉

网易财经房价听震会办公室成员:
■ 网易财经-房不涨(房部长) 
■ 搜房广州业主社区 
■ 搜房北京业主社区

主持人语:什么事情都难二全齐美,山西富豪组团去京城看房,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但却遭到侮辱山西人的骂名。安家置业本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您瞧瞧今天的主题就知道。

2006.6.21日,第37期房价听震会开始

(来源:搜房网 作者:陈小斌 原标题为:国叫租房 娘叫买房 自古忠孝两难当如何解决?) 

虽然都可能是从穴居过渡而来,但中国人似乎对有墙有瓦的固定居所,怀有更加浓厚的依恋情结。曾几何时,一亩三分田,祖屋数间,可以让普天下的中国老百姓宁愿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凄惨生活,而终身抱定“父母在,不远游”的人生哲学。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只为守着几间祖屋,可被尊崇为孝道。反之,若祖屋不保,无论如何都是会被四乡八邻唾弃的。 

21世纪的中国人在城市化大潮的推动下,纷纷洗脚上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别离村中大房,踏上了入城之路。当农村人成为城里人,摆在面前的“坎”,不是文凭,不是财富,不是文明程度,而是房子,仿佛有了房子就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城里人,反之,则好象随时会有遣回农村的顾虑,一辈子与城里人无缘。房子,成为注定一切的绝对因素! 

进城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商品房消费人群,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即在农村拥有大宅,又在城里置办安乐窝的两栖人。因而,中国的住宅私有率高居世界之首,达到令世界震惊和艳羡的水平。据悉,截止2005年末,中国的住宅私有率已经接近80%,而目前美国的住房私有率为68%,英国为67%,德国为42%。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国,在住房私有率方面提前“赶英超美”,不知道是值得庆幸,还是值得反思。当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处于高速发展中,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还会在较长时期内进一步加强,中国的住房私有率仍然有提高的趋势。 

市场研究发现,旺盛的需求导致一系列矛盾的产生。其中之一就是,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城市中多数人已经买不起房子,富裕的人群通过购买房产而不断推高房价。投机盛行,房价暴涨,社会和谐遭受严重挑战,终于催生了中央政府对楼市的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 

“国六条细则”是迄今为至,市场所遭遇到的最严厉的行政干预。尤其是“90/70”的规定一旦严格实行,将可以让更多的中低收入者有机会在城市拥有房产,可以彻底改变富裕人群拥有超量住房产权的现状。 

长期以来,“居者有其屋”的思维主宰着中国人的人居意识。进城,买房,已经密不可分。进城就意味着要买房,买了房子就意味着真正进城。所以,一旦大多数人进城后买不起房,就出现了迷离和困惑。我们注意到,“国六条细则”中廉租房的权重明显增加,最近也有政府高官和专家学者开始倡导“居者居其屋”的新理念。这个理念实际就是劝导大家不要一窝蜂去买房,话外音是“租房也挺好的”。诚然,这个理念一旦被市场所接受,将会极大地减轻供应压力,缓解供需矛盾,而给楼市降温带来莫大好处。 

但是,国人对“居者居其屋”的租房诱导会买帐吗?置办房产的祖宗遗训根深蒂固良久,靠几句号召根本扭转不过来。在买房和租房的抉择中,我相信99%以上的国人会选择前者,除非迫于无奈。高房价造成大多数人买不起房,民怨积压,长此以往,断非良事。政府应该下定决心解决房价过高问题,而不是把人们忽悠到租房之路上去。廉租房,理应是解决初来者过渡之需和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 

一旦陷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命题,买房,租房,就成为忠孝两难之事。这对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个问题! 

请表决——————————————————————

------------------------------】


 

听震会课外阅读1: 

在广州,我们到底是租房还是买房? 

听震会课外阅读2: 

一个美国人的理财逻辑:卖掉住房改租房 

听震会课外阅读3: 

龙永图的“买房不如租房说” 有利于抑制房价 

听震会课外阅读3: 

买房族与租房族故事 对号入座 时下买房适合三类人群 
发表于2006-06-21
买得起就买,不过现在别买!~太贵
发表于2006-06-26
同意以上观点
-----------------------------

房老大(www.foloda.com)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