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转)是还原历史,还是借题炒作

发表于2008-04-23
近年来,一些历史名人、帝王将相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现代媒体上,有的甚至被炒得热火朝天,甚至一些历史上知名度不高的人,也被挖地三尺,展示在公众的视线里。如果那些沉睡百年甚至千年的人们泉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是欣喜,还是沮丧?
翻出这些历史人物,绝大多数是为了说事。当然,说事者与那些饭后茶余的闲聊者不同,更与那些搬弄是非的长舌妇完全不一样,是对历史的研究以及研究后的成果,如对李清照的一首词研究后得出结论,此人生活放荡奢靡;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研究结果是“有婚外情”等等。这些研究的确是前无古人的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但决不会后无来者,因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人们,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研究发现为数众多的历史人物的新奇资料和传奇故事,毫不吝啬地传与后世子孙们。
历史名人,特别是沉寂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名人,都具有历史的厚重成分,在他们身上找到未曾揭秘的故事或历史的真相,既难又容易,难的是历史资料支离破碎,甚至一片空白,让人们头绪全无;易也在于这一点,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即使文字写得错误百出,图画画得幼稚可笑,且出自当今的一些“大家”之手,仍然无需脸红心跳地登上大雅之堂,倘若遭受质疑或批评,完全可以用“学术研究,百家争鸣”之类的盾牌加以严拒,从而得以全身而退。
研究历史,或许离不开大胆推测,但所有推测都应建立在一定的资料的基础之上,且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文学家充分发挥的想象力有天壤之别。遗憾的是,当今一些人所谓的研究成果却缺乏基本的严谨,有的甚至是某个想法或推断的萌芽,便以成果的形式在社会上推广,招揽人们的关注,造成某种轰动。这样的学者,做这样的学问其动机与目的自当值得人们怀疑。
研究历史,去伪存真,还历史和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这是有志于研究历史的人们的责任和义务,其责任和义务都与社会相联系,绝非完全的个人行为,特别是要将所谓的成果让全社会来“分享”时,决不能将大众带入歧途,让人们在混沌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所措。对此,相信那些“研究者”是完全明白的。毫无疑问,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心思不完全在研究上而在吸引人们的眼球上,急切地想将“成果”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出媒体效益和个人效益,从而实现多赢的局面。以此为出发点的研究所开出的花和结出的果,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和果?这样的还原历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还原”?
我相信,结论必定在认真面对的人们的心里。

发表于2008-05-29
真做假时假亦真。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