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引人深思的话题:我们已经被圣诞节同化了?

发表于2007-12-25
走过商场,见到那大幅宣传标语及装饰,才知原来圣诞到了。对于我这个习惯看报纸的人来说,这个圣诞与往年是有所不同的,翻看报纸,只有圣诞的广告及市场描述,而鲜见过去对圣诞节的争论;打开网站,在新闻首页更难嗅到往日争论的硝烟。
 
想起来,恍如昨天,就在去年,我们还在大肆争论圣诞这只狼。而今年,这样的争论却没有了。
 
文化的入侵,大致有三个层次。第一,有风来袭。这时本土文化还没有感觉,外来文化的入侵也是温柔式的。第二,狂风大作。这时本土文化已经有所警觉,并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进而组织起了争论和反抗。第三,风平浪静。这时,外来文化的入侵已成事实,人们已经接受了外来文化,甚至把外来文化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我不愿意说圣诞文化的入侵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风平浪静”阶段。但在事实上,今年确实很少有人对圣诞的入侵给予持续、强烈的关注。这也许是基于争论疲劳,也许是叹于无可奈何,也许是屈于现实。但在事实上,我们已经很少争论圣诞这只狼的入侵了。体现在生活中,年轻人,甚至更大的群体,已经接受了这一节日。就在这几天,我已经收到多封圣诞贺卡、电邮;就在身边,很多朋友已经安排好了平安夜的浪漫。这一切,不由得人不感慨,也许我们已经被圣诞同化了。
 
随着新休假制度对传统假日的倾斜,很多人以为从此传统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其实,假日只是给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能,千万不要以为,有了传统假日就保护住了传统。且以圣诞为例,这一天,我们依然要工作、要学习,然而,圣诞之花却逾开逾艳。当我们感叹于端午竟然被韩国人申遗,并进而产生出通过申遗保护传统的感觉时,却不知,人家圣诞又何时需要过申遗。
 
文化总是在发展的,今天的文化更多地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打上了商业的烙印。我们总是奢求文化的纯洁性,以为商业会让文化变得庸俗。却不知,商业的背后体现的是大众的诉求,没有商业支撑的文化,正在慢慢萎缩。圣诞文化的横行,就离不开商业的支撑。有利润的存在,商家在策划着圣诞;可以尽情地玩乐,人们自然亲近圣诞。而且我们的传统文化,总是显得高人一等,总是显得互动性不够。无论是中国情人节,还是端午节,在这方面,都有所不足。而这正是圣诞等洋节之所长。
 
如何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让传统文化有更强的可亲性,有更强的互动性,这才是传统文化得以生存进而发展的基础。与其说,我们被圣诞同化了,倒不如说,是传统节日拒绝了我们,尤其新人群。
 
争论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每一次争论,还能让我们对洋文化的入侵给予一丝警戒,给传统文化的式微给予一分关注。如果说,传统节日列入休假方案,尚给人一丝希望;那么一个没有任何争论的圣诞节,则让人感到一丝丝忧虑。
发表于2007-12-25
发表于2007-12-25
发表于2011-04-26
发表于2011-04-26
发表于2011-04-26
发表于2011-04-26
发表于2011-04-26
发表于2011-04-26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