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武侠》:“科学”和“微观”都很失望

发表于2011-09-08

“科学武侠”和“微观武侠”是本片提出的两个新概念。这引起了普通观众和武侠片粉丝的共同兴趣。所谓“科学武侠”,从片子中的表现来看,应该指的是金城武饰演的捕快会从死者尸体的受创表象,逆推其神经、穴位当时受到的是怎样的破坏,进而猜测死者是被什么样的招式和被什么级别的内功高手所伤。这个逆推的过程虽然视觉表现得很不错,大量神经断裂、穴位压迫、血管淤积的画面,都通过精细的电脑特效直观地得以展现,令观众看得十分过瘾。可是如果大家是学过生物学、医学或真的练武有段时日的话,会发现这些解释并非基于现实科学,而是传统的武侠科学。尤其是片子中还涉及了“呼吸段位”、“通过控制自己身体的质量来练轻功”这样的武侠逻辑,完全就是不把“质量不灭”定律当回事。作为一个曾经的理科生,同时也作为一个练过几年跆拳道和杨氏太极拳的功夫爱好者,如果影片对功夫的“科学”解释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我是绝对难以信服的。

既然影片的“科学武侠”并非基于现实科学,那我们姑且把其理解为“武侠科学”,即和好莱坞科幻片一样,影片内独立出一个电影内的科学体系。这样一来我们又会发现本片仍旧令人失望。以我们熟悉的《盗梦空间》为例。虽然影片里的盗梦技术并非基于现实科学,可是影片提供了一个电影内的关于梦的科学体系,而之后一切故事、危险等都是完完全全基于这个电影内科学体系的。《武侠》则不然,前半部分通过金城武的分析推敲,好不容易架构起了一套电影内的“武侠科学”,可是后半部分甄子丹和王羽两大绝世高手一出手就是神人级别,完全可以对金城武的科学不管不顾。点穴止血、刀枪不入等均不再有科学解释了。

尤其重要的一点,是甄子丹杀掉那两个通缉犯的具体过程,自始至终仍旧是个谜。经过金城武的分析,误杀的第一次展示应该是假的,是一个不会武功的人的第三视角。可是在金城武的分析过程中所提供的第二次展示,也不一定就是真实情况,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金城武作为一个了解“武侠科学”的人的第二视角而已。通过那么多繁琐的询问、推测,金城武其实只是猜出了甄子丹的身份是失踪的唐龙,而并没有真得猜对他误杀通缉犯的过程细节。因为我们可以清楚看出,第二次展示和第一次展示,还是有很多矛盾之处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无从得知啊!!那金城武的科学是否连电影内科学都谈不上了??

至于“微观武侠”,竟然是超高速摄影所实现的超级慢镜,再配上了 点儿电脑技术。这在盖伊-里奇的《大侦探福尔摩斯》里就用过了。而且说实话,这些微观武侠,还不如10年 杯转播时的那些超级慢镜给力呢。那才叫真实的震撼!!

发表于2011-09-08
发表于2011-09-08
发表于2011-09-09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