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宏观调控效果初显 四大行5月新增贷款骤降500亿(转载)

发表于2006-06-08
新一轮宏观调控效果初显。专家称央行继续出台紧缩性政策可能性下降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效果初显。5月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量仅为一季度月均增

长量的一半。部分业内人士就此认为,这一被称为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行长周小川最关心的数据

显示,近期央行基本不会再出台紧缩性的信贷政策。

四大行信贷增长大幅回落

在4月底央行调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5月份的贷款数据对后续政策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四大国有商

业银行的贷款数据,是央行是否出台调控政策的十分重要的依据。

《第一财经日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5月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新增贷款分别

为304亿元、166亿元、172亿元、430亿元。

四大行5月贷款新增均低于前4个月月均增长水平,其中回落幅度最大的是建设银行,5月份新增仅为前4个

月月均增长的41%,工行也仅为45%,降低幅度都超过了50%。

此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5月份贷款新增总量为1072亿元,比信贷投放淡季的4月份还要少500亿元,而一

季度四大行信贷新增总共达到6010亿元,月均增长在2000亿元以上。据悉,该数据已经汇总至四大商业银

行的总行。

“从5月份贷款新增情况来看,四大行信贷控制得很好,差不多都是近期单月增长的最低水平。”前述知

情人士表示。

调控效果明显

计算得出,5月份四大行贷款新增仅为前4个月增长水平的15%左右,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效果初显。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殷剑峰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5月份贷款的大幅回落在意料之中,但四大行新增

刚超1000亿元的规模的确显现出调控的效果。

他表示,5月份四大行贷款新增大幅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两条:首先是央行、银监会的一系列调控政策,这

包括窗口指导、调高贷款利率、发行千亿元具有惩罚性的专项定向票据,窗口指导有极强的效力;其次是

一季度新增贷款之所以很高,是有很大部分贷款在去年就已经有意向,积压到一季度发放的,这本身不具

有太高的可持续性。

前述银行知情人士也表示,4月底调高贷款基准利率并不是主要因素。

紧缩政策基本不会再出台

前述银行知情人士表示,根据惯例,5、6月份是贷款增长旺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5月份贷款新增仅千余

亿元,“如果通过5月份这个数据来判断的话,我们认为央行基本不会再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

殷剑峰对此表示了认同。他也表示央行进一步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在下降。“至少跟4月份市场

疯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的市场环境相比,现在再继续出台紧缩性政策的可能性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

。”

实际上央行也在观察5月份贷款数据。央行行长周小川6日表示,货币政策目前不会马上有动作,还谈不上

是否会再次加息的问题。

央行是否出台紧缩政策需观察6月份贷款等相关数据,而6月份相关数据出台的时间为7月中旬。知情人士

判断,与5月份相比,6月份贷款数据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但安邦集团高级分析师贺军认为,光看信贷变化,还很难认为调控效果明显。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

投资,而在前4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了同比增长29.6%的速度,因此,当前宏观调控形势仍然

不明朗,央行一系列紧缩政策能否为投资增长率过快救火,为10.3%的经济增速降温仍有待观察。


------------------------------------------------------------------------------
欢迎光临房老大(www.foloda.com)!!!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