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理想国》117

发表于2006-11-15
(117)权力与能力的问题
假设人类需要完美的统治者来实现善的城邦:智慧与哲学的结合。这种结合在一个最高统治者身上,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那么,这个统治者就既要有哲学家的理性能力,教导少数人;又要有先知的能力,使大多数人获得信仰。其实,我们可以从法拉比的语意中看出他对集权专制的隐晦而深刻的批判。因为,从理性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善的城邦来说,如果领导人的绝对权威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凌驾于法律以及一切人之上,那么,他就必须有绝对的能力来克制自己的肉欲,驾驭自己的绝对权力。换句话说,当一个城邦的领导人没有绝对的能力时,他就不应该有绝对的权力。一旦能力与权力不匹配,善的城邦也就完结了。因此,在集权专制下,法拉比用对统治者的极端赞美,把他们捧到一个凡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从而,要求他们理性的对待自己的绝对权力。
集权专制本身并没有错,它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但集权专制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及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世俗的统治者所达不到的,因此就出现了一个人的权力与其能力不相配的失衡状态,结果导致一般人把“错误”归罪于“集权专制”。就像“性”本身没有错,是人没有自制能力,把性当成生活的全部而迷失了自己,人们不找自己的原因,常常怪罪于“性”。如果一种制度对人的要求太高,人做不到,那么,人就要想办法找制度的替代物或修正这个制度以适应人自身去实现善。这就是产生“民主制”的理性的、逻辑上的原因。用老百姓的话说,如果你一个人不行,就多找几个人帮忙,如果还不行,那就让大家说了算,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同样的意思,法拉比在一千多年前说的要婉转得多。他说,最高统治者是法律的主人,那么,在新统治者到来的时候,修改法律要特别慎重,以免动摇居民对法律的信念,法律变得太快,也会动摇制度的稳定性。他客气的指出:如果统治者不具备先知和哲学家的综合能力,就联合统治。如果少数人的联合统治不行,就实行多数人的联合统治。为了一个善的制度,如果没有先知那样的完人可以依靠,就舍去“预言的能力”,也就是说,没有先知,但至少可以“保存既定的法律和发展其新的应用能力。”(同上第236页)但“哲学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预言关系不大,而没有哲学对于善的制度的存在是致命的。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活的智慧。”(同上第236页)如果我们翻译成现在的话,那就是:善的制度没有信仰也行,但不能没有思想自由。人类的哲学、智慧,人类精神的一切创造力,乃至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这个思想的生命力必须以思想自由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而这个条件的实现,同样需要能力!需要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的家庭训练作为基础!忽视这个条件,实现思想自由不是成为空谈,就是导致灾难。(117)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