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1-10 德意志银行:基金投资地产 演绎“双剑合璧”

发表于2007-01-10
1-10 德意志银行:基金投资地产 演绎“双剑合璧”  
  
◆《北京地产》www.land.bj.cn   转载
  
   2006年,德意志银行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斩获了自己最有意义的一次投资——11月,德银旗下的投资部门RREEF与澳门新创衡国际公司以及珠海中珠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出资2.25亿美元投资“中珠上城”的大型民用住宅项目。
 
     这是德银在中国房地产投资领域开辟的属于自己的第一块“处女地”。
 
     此前,除却2005年年底震惊世界的“冻结房地产基金”一事外,德意志银行似乎能给国内房地产投资界留下的印象并不清晰。
 
     在“中珠上城”项目的股权结构中,RREEF控制半数股权,剩下的50%由澳门地产商和两家珠海本地公司各拿25%。这两家珠海公司,一家是中珠股份,另一家是其旗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西海集团。
 
     作为第一次投资,德银的选择显得个性十足:舍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转而选择珠海。RREEF执行董事兼亚太区主管Kurt Roeloffs解释原因时表示: “中国的中档住宅呈现结构性紧缺,我们一直在各城市寻找投资机会。珠海的房地产才刚刚开始,随着经济的增长,地产项目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看好未来发展潜力是德银在潜伏几年后的厚积薄发之作。但总投资2.25亿美元的项目在地产界并不算大,RREEF有更大的“野心”。
 
     “只要有合适的投资机会和合作伙伴,我们会在广州、北京等地投资,项目包括住宅楼、商铺、写字楼以及港口等。”Roeloffs说。
 
     事实上,德意志早前在中国房地产领域的“耕作”主要集中在房产抵押贷款领域。而房产抵押贷款正是德银进入中国地产的“跳板”。
 
     2002年10月,德意志银行收购了惠泽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近30%的股份。惠泽是中国内地首家经营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中外合资公司。通过收购惠泽的股份,德意志银行辗转进入了中国房地产业。此后,德银继续在房产抵押贷款领域“淘金”。
 
     这辆“德国战车”真正进入人们视线是在2004年和2005年。彼时,德意志银行先后两次中标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包。
 
     2004年2月,建行推出了总价值4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包公开竞投,这些资产被分割成北部、中部及南部三个资产包。同年6月,德意志银行成功投得北部的资产包。这些资产面值12亿元人民币,包括黑龙江、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房地产项目,项目涉及办公室、零售购物中心、酒店、多功能物业、住宅公寓、工厂和空置地段等多种物业形式。
 
     早已是短兵相接的中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不仅庞大,而且发展迅猛。选择这一领域杀入中国房地产业,德意志银行自有其周全的考虑。
 
     “目前中国住房贷款抵押市场有着平均30%以上的利润率,以及比房地产一级开发更小的风险。”德意志银行总裁Josef Ackerman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07年初,德意志银行北京首席代表陈丹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德意志银行在2007年上半年将要推向市场上市的房地产投资基金,或是房地产项目中也有几个是中国内地、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项目。越早进入市场就越有先于别人的优势,其中的几个大的项目都是在中国内地。”
 
     另据中原地产提供的消息,德意志银行房地产投资基金目前已经签订协议投资北京的两个项目,一个是位于小汤山的住宅项目,另一个位于东四环。不难想象,“住房贷款抵押+基金投资”的双剑合璧将成为德银日后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形象。 
 ◆《北京地产》www.land.bj.cn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