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拍领导马屁并非坏事

发表于2007-02-13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拍马屁不是什么好词,一般都与点头哈腰、阿谀奉承联系在一起。喜欢拍领导马屁的人,常常被大家鄙视和批判。在道德层面上,毫无原则或者没有根据的吹捧某人,确实令人感觉不快。然而,在职场上,把和领导的积极沟通当作拍马屁,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能力很强且为人正直,其正直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与同事的交往中,而且往往对上级领导不热乎,他们的理念是不拍领导马屁,只求做好自己的工作,让领导通过其成果去赏识自己。但是,这样的人在升迁、奖励方面,又往往被领导忽略。是领导不公平吗?还是这些人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呢?
 
组织行为学理论告诉我们,在职场之上,我们需要遵从的是职业道德,而非社会道德。在社会道德层面,尤其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刚直不阿、为人清高是众所公认的美德之一。然而,职业道德角度,给领导拍马屁则属于“向上管理”的必要手段。这里所说的向上管理,实际上就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上司理解下属的立场与想法,也使得下属能够接受上司的观点。
 
向上管理的素质既是一种沟通能力,更是一种职场生存智慧。作为下属,先把自己专业上该达成的水准做到,然后在领导相处的过程中,了解他的个性与要求,培养双方工作的默契,这其中,不失原则地拍领导马屁是增进沟通的有效办法。想想,谁不爱听好听的话呢?往往在拍马屁的过程中,领导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这样的下属可以很快进入领导的视野,而领导逐渐会关注你的为人,了解你的能力,时间长了以后,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会更加全面,更加正面。当有升迁或者委派重任的时候,领导首先会从自己最为了解的人中作选择,这样“会拍马屁”的员工自然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去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北京外企“秘书门”事件实际上是领导和下属在“向上管理”层面的失败案例,给职场各级人士以警醒。一个人的成功80%来自情商,只有20%来自于智商。情商的重要品质就是换位思考。这样思考的结果让我们发现,领导其实也是“孤独”的,他会希望下属能向他敞开胸怀,及时全面地反馈完备的信息,以取得共鸣或者得到修正。非常到位的拍马屁,恰恰能够满足领导的这些需要。
 
这么看,可以营造上下级多赢的局面的“拍马屁”确实不是坏事。人在职场,有空读读《组织行为学》,你会发现作领导的很多秘密,也能找到自己理念的错误。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