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2017年,昌平要做十件事儿!!

发表于2017-01-18
1.十三陵打造大明文化城十三陵明文化旅游综合区项目前期规划已经启动。初期规划方案将分为三个部分,即文化演艺区、特色小镇、文化主题公园。
借鉴西安大唐芙蓉园和杭州宋城的建设理念,规划中的十三陵明文化旅游综合区,将通过一个个文化项目、旅游项目,把十三陵地区打造成大明文化城,今后,来十三陵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历史遗迹,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歌舞演出、主题文化展示等内容,对十三陵和明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直观的感受。今年10月,昌平区政府已与华侨城集团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十三陵门户区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意向合作协议》,今后5年将对十三陵门户区实施整体开发。 2.率先启动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十三五”期间,昌平将启动1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其中,2017年将率先启动“北四村”等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分别是:回龙观镇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及“北四村”棚户区改造项目,东小口镇兰各庄村、店上村(组团)棚户区改造项目,昌平区城南街道化庄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昌平区首农集团北郊农场棚户区改造项目,南口厂棚户区改造项目。明年,昌平将落实人口调控目标责任制,继续实施人口倒挂村水电总量控制、房屋租赁税款征缴、自备井集中整治等系列措施,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狠抓重点村公共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在促进职住平衡、开展网格管理、人房业动态监测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举措,尽快形成长效机制。 3.11公里通风廊道将实施绿化根据规划,全市共打造5条500米宽的一级通风廊道和十余条80米宽的二级通风廊道,昌平将承建一条一级通风廊道。据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局长茅江介绍,该廊道范围从奥体公园往北,经过东小口森林公园、半塔郊野公园、太平郊野公园,最终到达温榆河,全线11公里,最宽处达2.5公里。“目前,该廊道涉及各镇街的拆迁腾退地块达2000余亩,下一步,我们将运用这2000余亩地,和平原造林的3500亩,结合土地规划方案,尽快实施科学的绿化,尽早为北京南部地区输送清风。”
 4.2017年昌平常住人口控制目标暂定为206万2017年昌平将继续“瘦身健体”,计划年内退出工业污染企业30家、区域批发市场5家,再拆除违法建设400万平方米以上,常住人口控制目标在206万左右。昌平面临承接和疏解的双重任务,除了承接城 区的产业外,城 区人口疏解也要分担。根据全市统一安排,从去年开始,5年内城 区将疏解15%大概200万人口到周边地区,昌平是重要承接对象。作为全市人口倒挂区,昌平自身的人口问题也比较突出,所以承接之前先要疏解,拆违、棚改等都是疏解措施。2017年,昌平将落实人口调控目标责任制,继续实施人口倒挂村水电总量控制、房屋租赁税款征缴、自备井集中整治等系列措施,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狠抓重点村公共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在促进职住平衡、开展网格管理、人房业动态监测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举措,尽快形成长效机制。 5.加大名医名校 资源引进昌平还将继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 昌平 、 昌平 、 人民医院北院区等项目建设和落地,积极引入高品质国际 、国际医院。探索建立专科医联体,强化新型校际联盟辐射功能,用好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政策,努力培育一批本土“名师名校、名医名院”,进一步促进 资源均衡配置。协调发展各级各类 ,力争全年新增幼儿园、中 3390个。 6.办好第五届北京农业嘉年华2017年3月11日-5月7日,举办第五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引领市民春季农业体验游览,带动昌平草莓产业、延寿旅游带发展。 7.启动湿地公园建设未来5年,四处总面积1050公顷的湿地公园将在昌平区建成。目前,面积最大的沙河水库湿地公园已经启动方案设计。
规划建设的4处湿地公园,分布在沙河水库、温榆河、昌平西部地区以及清河入口处,分别为500公顷、300公顷、200公顷和50公顷,总建设面积达1050公顷。占地500公顷的沙河水库湿地公园,大约相当于四分之三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大小,总 预计在10亿元。“沙河水库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案已经五易其稿,方案报市发改委审批通过后即启动建设。”区园林绿化局局长茅江介绍。  8.推进清洁空气行动,完成64个村的煤改清洁能源坚持以减煤为主,全面消除平原地区燃煤锅炉,力争昌平老城区实现“无煤化”,再完成64个村的煤改清洁能源,同步推广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替代。落实第六阶段车用燃油标准,继续淘汰1.4万辆老旧机动车。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排污等行为。大力推行绿色施工、清洁生产等措施,持续治理露天烧烤、道路遗撒等现象。   9.开复工道路项目60条以上,力争13个项目竣工通车加强路网建设统筹,全力保障京张城际、兴延高速等重大工程;
开复工道路项目60条以上,力争山区旅游休闲路、秦北路等13个项目竣工通车,把主干路网规划实现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    10.推行“河长制”,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系统实施第二轮污水治理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南口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TBD再生水厂、昌平污泥处理厂等一批项目,再解决40个村的污水处理问题,确保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2%。集中打通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尽快完成南部地区截污管网工程,新建污水管线36公里,确保年内温榆河以南地区污水全部接入市级管网。推行“河长制”管理,实行“一河一策”,深入开展水污染溯源调查和不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力争到2018年底北沙河、南沙河、温榆河的昌平段水质基本达标。抓紧启动高崖口沟、兴隆口沟等行洪河道治理,统筹谋划和推进险村险户搬迁等工程,切实提升城乡防洪排涝能力。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