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公共住房领域的三个问题

发表于2007-08-03
焦点一:房价

    房价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投资者希望得到稳定快速的投资回报,购房人希望看到房价下降的信号。中国目前的房价是否合理,对房价的调控是应该打压需求还是扩大供给?政府和学术界看法不一。

    一派观点认为现在之所以人们对房价怨声很大,恰恰是因为有大量潜在购房人,他们的收入水平对住房消费非常敏感,如果房价持续上涨,租房成为住房消费的主要模式,对房价的争议就不会如此强烈。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公众观念,变买为租。这种解决办法的好处是既减少了政府在住宅供给方面的舆论压力,同时需求的减弱也可以平抑房价。

    一派观点认为房价的持续高涨恰恰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透明性造成的,所以应该充分开放市场,使土地资源最大限度的流通,允许自建房等多种供给途径的存在,配合着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等多种政府干预的供给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购房需求。
    
    焦点二:物业税

    以发改委为代表的一派观点认为公众住房的紧缺跟地方政府的财政模式紧密相连,必须通过征缴物业税,提高交易税费等方式,提高对物业的持有成本,同时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变政府卖地生财的收入渠道,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征收物业税的预期使得房地产市场受到不小震动,大户型价格波动剧烈。但由于缺乏个人征信体系,物业税的公平性、合理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从而使得这一税种的实施变得扑朔迷离。国外的物业税一般都用于社区公用事业,立足于提升社区生活品质,而我国的物业税从一开始就立足于解决政府的财政缺口,且城市统收统支的模式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利益冲突。
 
    焦点三:住房保障

    从土地收益中提取固定比例用于社会住房保障是07年的一个重要事件,至少住房社保的资金来源得到部分解决。然而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可参见董藩先生的文章),地方政府的住房保障负担非常之重,很难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在政治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牺牲投资拉动的GDP,来完成部分人群的住宅福利;二是做形象工程,应付检查,或者明里减少帐面土地收益,通过实物地租等方式继续运营城市土地资源。

    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我个人是反对物业税的征收的,至少在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征收物业税容易扰乱房地产市场,抑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会影响政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具有联系。现在舆论的关键,在于没有认清政府在住房市场中的作用。在扩大住房供给方面,政府至少可以做到:首先,通过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扶植特定消费层次的住房供给;其次,针对消防员、护士、中等教育以下的教师等公益部门的群体,优先提供住房社会保障,以直接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最后开展大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卫星城,拓展城市居住空间,实现多个中心快速轨道的网络式连接。在抑制投资需求方面,政府应该明确每个城市的家庭占有住房面积与家庭人口的比例系数,超过该系数的面积,做相应征税,专项用于社会保障住房建设。这样既防止了热点城市住宅投资的密集度,在地域上对这部分投资进行了有益的疏散,同时不同城市不同系数,也符合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原则。(司荣禾/新浪博客)
发表于2007-08-03
俺最关心的是吃,其它俺不在乎哦
发表于2007-08-03
发表于2007-08-03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