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时到医院检查

发表于2013-07-22

圣元 提醒:早产儿眼病筛查尤为重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明显提高,但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随之“水涨船高”。由于许多家长对该病认识不足,让许多视网膜患儿错过了治疗的 时间,患儿就这样坠入了黑暗的深渊。昨天是 视觉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 提醒,早产儿眼病筛查尤为重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由于工作忙碌,忠县的刘女士30岁才结婚,并于去年生有一子飞飞(化名),虽然是早产,但是在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儿子长得白白胖胖的,很招人喜欢。但是,快满1岁的飞飞还不会辨认爸爸妈妈,也不会抓东西。刘女士发现儿子的异常后,就经常拿东西在儿子面前晃,但是飞飞丝毫不感兴趣。刘女士开始怀疑飞飞的眼睛是否有问题。近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刘女士将飞飞带到重庆儿童医院眼科检查。在给飞飞测试视力时,眼科主任皮练鸿教授发现,飞飞的眼睛左右摇摆,不能注视物体。皮教授从刘女士处了解到,飞飞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足2000克。经过眼底成像系统检查,皮教授发现宝宝两眼内各有一处异常病变,最终确诊飞飞为视网膜病变,将可能永远失明。医生的话如晴天霹雳,刘女士一下子瘫软在了地上。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据皮教授介绍,在发达国家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在早产儿中占据21.3﹪-40﹪的比例,已成为致盲的首位原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引起的致盲性眼病,由于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成熟,这种疾病就多发生在早产儿、低体重儿身上。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由于家长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认识不足,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患儿还来不及看一眼美丽 就永远失明了。”皮教授心情沉重地说。因此,对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是阻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展,减少因此病导致婴儿视力低下甚至失明的关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都应该到专科进行眼病筛查,尤其是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或胎龄不到37周的早产儿是视网膜病变的高危人群。大多数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经过早期治疗后可以避免致盲。视网膜病变如果在早产儿出生4周至6周时被发现,是治疗的最佳时机。今年4月,儿童医院眼科在西南地区率先引进RetCam II广域数字化小儿视网膜图像系统,这是全球唯一专为小儿设计的眼底照相机,该设备弥补了常规眼底照相机无法拍摄到小儿清晰、全面的眼底图像的缺点,能够准确筛查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吸氧副作用不可忽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关资料表明,早产儿吸氧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几率为15%至30%,虽然并非完全因吸氧引起,但家长一定要警惕,避免高浓度、长时间吸氧。视网膜病变初期,患儿的外观基本正常,不易被家长察觉,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圣元总结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程通常分为五期,在第一期、第二期时,病变有一部分可自愈;到第四期则很严重,虽然可进行手术治疗,但效果较差。如果发展到第五期,则有极大的危险致终身失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从三期到四期病情变化 快,只有短短的数天,加上婴儿的眼睛从外观看来没有异常,因此很容易错过。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婴儿很可能失明,所以孩子一旦有视网膜病变迹象,要密切监测病程发展,以便及时治疗。

圣元 建议:对于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或胎龄在28周以内的,出生后曾接受过长期吸氧的婴儿,家长应在孩子出生4周内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视网膜病变的问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遇到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因血管发育不完全而出现呼吸窘迫的情况,的确需要人工吸氧。可以说人工吸氧已成为了抢救早产儿生命不可缺少的手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但即使氧气能将早产儿从危重的病情中抢救过来,圣元警告若给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气,或用氧时间过长,会使早产宝宝患上视网膜病变。这是因为早产宝宝视网膜本身发育不完全,高浓度氧气刺激视网膜组织,使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从而产生病变。一般在出生后一个月左右出现,常为两侧,男女发病率相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故此在给早产儿进行吸氧治疗时,医生一般会控制氧气浓度,使其在40%以下,并且时间也不宜过长。此外,家长还需定期带早产宝宝到医院做眼科检查,密切监测病程发展,一旦发现宝宝有视网膜病变迹象,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若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将导致婴儿失明。

出生4周及时检查

圣元 指出,氧气对于抢救新生儿生命作用关键,所以其使用不可避免。对于有过吸氧治疗史的新生儿,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到眼科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或胎龄在28周以内的婴儿、体重及胎龄正常,但出生后接受过吸氧的婴儿,都应该及时进行视网膜检查。而检查的时间为出生后4周,或从母亲怀孕后32周时开始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筛查婴儿的视网膜病变并及时治疗。

圣元 建议一定要去正规的眼科找有资质的医生,他们用间接眼底镜或眼底数码相机可以捕捉到婴儿是否视网膜病变。通常来说,病变早期若在视网膜的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则是婴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体征。

圣元 提醒治疗时机切勿错过

虽然得到了及时筛查,但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婴儿也可能永远生活在黑暗中。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程通常分为五期,在第一期、第二期时,病变有一部分可自愈;到第四期则很严重,虽然可进行手术治疗,但效果不好。如果发展到第五期,则有极大的危险终身失明。

因此,在病程一至三期时,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时间段,尤其第三期是治疗的关键期。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从三期到四期病情变化 快,只有短短的数天,加上婴儿的眼睛从外面看来没有异常,因此很容易错过。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婴儿很可能失明,所以孩子一旦有视网膜病变迹象,就应该紧密监测病程发展,及时治疗。

圣元温馨提示:早产儿成长的几道大关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体重小于2.5公斤的未成熟儿)由于全身各个器官都未发育成熟(胎龄越短,越不成熟),难以适应子宫内外环境的骤然变化,易发生各种疾病,甚至死亡。早产儿出生后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问题,即五道关。

呼吸关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出现频繁的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另外,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要保持张开状态而不萎陷,需要一种称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参与。早产儿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容易出现肺泡萎陷,通气降低,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体温关正常体温是机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而用于产热的棕色脂肪较少,故保暖不当易发生低体温,出现肢端发冷、硬肿,哭声低弱,吸吮差,心率降低,甚至休克、肾衰、肺出血等危及生命。若室温过高,则又会出现脱水热。

喂养关早产儿由于吸吮能力差,不会吞咽,易发生呛咳;由于胃容量小,食道下端的括约肌张力低,易出现溢乳;由于各种消化酶和胆汁缺乏,消化吸收能力差,对食物的耐受性差,喂养不当易出现小肠坏死。营养方面,圣元提示,早产儿应该 喝早产儿配方的奶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圣元提示早产儿有这么多可能发生的危险,所以我们应尽量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避免早产;对已出生的早产儿应加强护理,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保证其健康成长。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