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群租客将何去何从?

发表于2007-09-28
在日益增强的舆论导向下,上海开始大规模整治群租客。原本收入微薄的外来打工人员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交叉点。迎接他们的将是怎么样的境遇呢?

外来打工人员许某到上海已两年,他在南方时曾经住在一种专门出租给外来务工者的房子里,房子就像宿舍一样,每间都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租金不贵,一间不过四五百元。但是,来上海后,他没有找到这样的房子。这两年,他都住在老板给大家租的宿舍里。其实也就是在居民小区里租一间大房子,二十几个人挤在一起,睡的都是上下铺。虽然房间内并没有分割,但这么多人,总是对邻居有影响,人家一投诉,他们就只好搬家,两年搬了六七次。这次打击“群租”,他表示住宿问题成为了他最麻烦的问题。

现在他们只能选择:高价租房或者离开上海。

最近以一批欧洲投资基金投资的房产网站正悄然走火,其实这在欧洲是早已经成功的模式,却迟迟没有在中国推出。而却这次打击群租的时间段,又针对性地推出服务项目,让人感觉是惊人的巧合。

爱尔兰**投资集团的品楼**网、瑞士**投资集团的易*网等等,借这个大好时机,针对无所适从的外来人员租房服务项目爆发性成长,然而有限的房源仍然无法满足大批的需求量。淘汰,成为了一半以上外来打工人员即将思索的问题。

可以说有一半以上的外来打工人员的经济收入是无法支付昂贵的单租费用的。某西餐厅老板陶某很想为员工解决住宿问题,“这样容易招到人,员工的归属感也强些,而且我们有不少是从浙江、武汉等学校招来的中专生,一下子从外地过来,租房自己哪里找得到。”但是上海整治群租房的新规一出台,陶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按新规给员工租房,陶坦承吃不消,成本太高。

上海市政协委员庄子群则认为,“群租”现象的产生,实际上反映了很多城市低端房地产租赁市场供给的不足。刚毕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低收入群体都具有巨大的租房需求,可将城市配套建设或者将整幢存量房、空置厂房改造成“青年公寓”、“白领公寓”、“毕业生之家”等,满足社会需求。看来,解决外来打工人员租房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发表于2007-09-28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