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互联网+”催生“新农人”

发表于2016-01-06

“手拿锄头脚满泥,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多数人对农民的印象。而今,面对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农民会有什么样的变化?2015年12月14日,记者深入全南县了解新时代农民的“触网”故事。

南迳镇罗田村80后大学毕业生谭志锋,经过几年的打拼,成了一名快乐的现代农民。现在,他经常早起,开着车将刚摘下的新鲜蔬菜和捞起的活鱼,送到通过手机下单的客户家中。

“当初,我搞农业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让家人吃上健康、环保的菜和肉。”说起自己搞农庄的缘由,谭志锋颇感“意外”。刚开始,他种的菜、养的鸡鸭都是给家人吃,后来种养量大了,就开始送人。之后,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在村里办起了生态农场。

不仅如此,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网发现很多地方的农庄已经使用现代化管理,自己也想试试。于是,他买回了一台电脑及管理软件,也让农庄走上了“智能化”。

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让很多农民也像谭志锋一样运用高科技打造自己的致富梦。

在城厢镇黄埠村月秀生态果园的大棚里,农场主月满秀正在给草莓施肥。她从中专毕业开始,她就憧憬着农业,梦想着拥有自己的一片田园,种上各种健康环保的蔬菜瓜果,开办一家集休闲、采摘一体的生态农场。

如今,梦想实现了。两年前,月满秀在城厢镇黄埠村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盖起了标准化大棚,种植草莓、蓝莓、桑葚、葡萄等,建立月秀生态果园,搞起了休闲采摘等。为了把销路拓宽,她还注册了微信、微博账号,建立了自己的果园微店,在网上招揽客户。现在,她每天除了打理果园之外,就是在手机、电脑上编发和回复各种信息。

“在网上,只要产品好,根本不愁卖。”月满秀说,互联网的运用,让买卖中间环节被挤掉了,产品除了卖的过程变得容易许多,也能卖上好价钱。今年果园的蔬菜瓜果,她通过微信、微店带来的销量超过二分之一,销售范围也从过去仅限本县扩大到周边省市,一年能有20多万元收入。

如今,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全南“新农人”改变传统的种养方式,依靠高科技和新产销经营模式,走上脱贫致富路。截至目前,该县“触网”农户近1万户,农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