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代表委员建议涨工资增供给应对物价上涨

发表于2008-03-11
相比创下11年来新高的1月份全国CPI同比增幅7.1%,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近年少见的4.8%的今年全年CPI预期增幅引起了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热议。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 

最新数据显示,由于去年1月份基数较低,今年1月份CPI涨幅仍保持了高昂的态势。根据统计,1月份,全国CPI同比涨7.1%,广东省涨6.6%,广州涨5.9%,都创下11年来新高。 


信贷过多不是涨价全部原因 


广东亿达洲集团董事长李秉记等数十名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根据“两会”前的专题调研形成了有关抑制物价上涨的专题报告。李秉记等代表认为,“2007年物价上涨的主要特点是结构性上涨,集中表现在肉禽蛋油等食品和能源、住房价格的上涨,其中最突出的是以猪肉为龙头的食品价格上涨。” 


“我认为这次物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跟1993年、1994年的物价上涨是不完全一样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本报记者说,那时物价上涨主要是投资规模过大、信贷过多。而这次投资规模过大,信贷过多也是一个原因,却不是全部原因。这次有几个新情况是过去没有的,比如外汇储备过多,人民币在缓慢升值,外资热钱进入中国,买资产、买房子。第三个是雪灾造成农产品供应紧张。 


4.8%的目标实现非常不容易 


“CPI增长幅度要达到4.8%的目标,要实现确实非常不容易,如果要实现这样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根据已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我们的CPI涨幅为7%左右,如果要实现4.8%的总目标,那么到今年年底,我们的CPI指数只能控制在2%到3%左右,需要有一个大幅的下滑”,宏观经济研究专家袁钢鸣分析道。 


全国政协委员梁燕君、叶惠丽认为,目前并不存在长期大幅涨价的条件。典型的通货膨胀,应该是非食品价格在加速全面上涨,而目前我国此轮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来自于食品价格的剧烈变动。 


“现在并不是通货膨胀,而是价格补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说,食品每年涨四五个百分点都是正常的,物价上涨还得20年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即将于5月底就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预测,未来几年,投资和消费增长还会比较高,国际上能源矿产价格还会走高。在此情况下,他完全赞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CPI控制在4.8%和实行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 


沙龙两会 


牛腩粉拉肠油条纷纷涨价 


本报讯 (记者林晓丽、赖伟行)去年3月份至今,物价普遍上涨,特别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在猪肉、食用油等的带动下,很多地方小吃、中外快餐等纷纷涨价,如汤粉平均都上涨了一两元,中式快餐平均上涨了1~4元。 


记者昨日调查了上下九一带多家著名小吃店,发现各种小吃、汤粉也纷纷悄然涨价。如××云吞面的牛肉面从7元涨到10元,牛腩面从7元涨到10元。某面店的大部分面条都贵了2元,大多都从10元涨到12元。 


涨价风潮还刮到了连锁餐饮店。中式快餐店继去年7、8月份掀起涨价潮后,春节后又再次涨价,每个品种平均上涨了1~4元。如江南大道中的大塘烧鹅连锁店,59种常规快餐类中,有40种提价。 


洋快餐的麦当劳,去年年初至今共涨价4次,巨无霸汉堡累计涨两元,超值套餐累计涨3元。而油条的平均零售价也从0.5元/根涨至1元/根。市民苏小姐感叹,如今都买不到5角的油条了。 


对于各种小吃、快餐的涨价,部分打工的市民表示,会考虑减少吃快餐的频率,尽量在家里做饭。市民陈小姐表示:“我现在每个月食品的支出比去年要多50%,现在还能接受,但如果再这样涨下去,很多人都无法接受了。所以希望物价涨幅不要太大,最好不要再继续涨下去。” 


连线京粤 


代表委员专家十大“独门药方”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们普遍认为防止物价上涨需要多管齐下,增供给、发补贴、价格干预等缺一不可,但同时,各位代表委员和专家也纷纷开出了自己的“独门药方”。 


“药方”一:抑制公共服务和垄断产品涨价 


全国政协委员梁燕君、叶惠丽表示,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重点应逐步放在抑制某些公共服务品(如教育、医疗)和垄断性产品“跟风”涨价上。 


“药方”二:设立“CPI监测委员会”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郑祖康说,应该国家统计局牵头,由期货研究所、高校研究所等机构参与,设立“CPI监测委员会”,作出相关预测,让政府提前作准备。 


“药方”三:将低保及相关标准与CPI挂钩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交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圣坤建议,根据物价变化的情况,免费向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发放“代价券”,用以购买粮油、肥皂等生活必需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葛剑雄建议,将离退休、烈士遗属、伤残军人等特定群体的低保及相关标准与CPI挂钩。 


“药方”四:公务员提工资农民工也要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嘉騋说,群众对物价上涨反映很大。现在有个说法“工资增长跑不赢CPI”,“建议国家应出台政策,每次公务员提工资时,应出台政策提高社会保障的补助标准。还要保证农民工最低工资的底线随之提高。” 


“药方”五:保与压结合控制物价 


厉以宁说,短缺的还应该加大投资来保护。比如说猪肉不够,如不发展大规模的养猪场,实行养猪业的产业化,猪肉的供应很难在半年后增加起来。所以说该投资还得投资,这样对物价的控制更有好处。 


“药方”六:加大进口和投入增加农产品供给 


代表袁钢鸣认为,想降低CPI的涨幅,首先是要加大农产品的供给,同时,加大农产品的进口,用进口来调节价格,同时,要加大对农产品的支持,加大农业投入。 


“药方”七:编制并公布低收入群体消费价格指数 


民革中央常委、天津市主委田惠光认为,国家统计局应按照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消费结构,尤其偏重于基本生活品,编制“低收入群体消费者价格指数”,并定期公布。以作为低保管理部门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水平的依据。 


“药方”八:提高利率防止中低收入沦为低收入 


田惠光认为金融机构应较大幅度地提高利率水平。“因为低收入群体、包括中下收入群体的总资产绝大多数为银行存款,在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的‘负利率’的状况下,民众储蓄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补贴’给了银行、房地产开发商等高收益业者,导致了扭曲的分配后果。”她说,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为了避免损失不得不被动地加入到风险较大的证券投资活动中去,增加了全社会的风险。 


“药方”九:对猪肉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猪肉供应 


李秉记等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们认为,对于保障猪肉长期供应,应建立猪肉供求平衡的长效机制:像粮食一样,对猪肉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或者企业间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共担风险。 


“药方”十: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曾庆洪、李秉记等人大代表通过调研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已实施十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有修改和完善的必要。
发表于2008-03-11
发表于2008-03-12
现在谁都不是傻子,还敢说不是通货膨胀,真是够没六的.
发表于2008-03-12
我觉得像肯德基麦当劳涨的没有中餐多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