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2009年到2012年的经济走势

发表于2008-10-06
 2009

由于2007年以来积累的未结转业绩在2008年报表中耗尽,为了保持业绩增长,2009上半年上市地产公司开始全面降价。原本房价坚挺的几个城市,被全国性地产商优先选择为出货回流资金地区,从而引发全国性的整体下跌。

降价在09年中报前后达到高峰,开始引发非上市地产公司的破产,但尚未演变成全国性的破产潮。

次贷危机进一步深化,奥巴马入住白宫后,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但填补次贷危机的窟窿,美国财政赤字不减反增。

万科股价跌近净资产附近。中行、工商、建行股价继续下跌到1.5倍净资产左右,灰烬公司除象征性买入少量股份外,依然不敢对三家大举抄底。

2010

为重振美国金融市场,白宫和国会不得不进一步向美联储授予更加广泛的权力,美联储变成了一个对美国金融体系拥有广泛公共行政监管权力的私人机构。

作为一家产权被私人拥有的机构,美联储的几个银行股东面对财务危机,不得不出让自己的股权,先是对日本,然后是欧洲和中东,美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权力实现了国际化,但这里没有中国。

面对外汇储备的巨大损失,中国开始尝试储备多元化,试图选择欧元,但欧共体没有巨大的贸易逆差,无法使中国获得足够的欧元来源。

A股上市公司出现了第一起破产清盘的案例,股民也第一次面对了血本无归的情形。这打碎了A壳资源的神话,业绩不好还可以通过卖壳资产重组变身的故事,成为历史。垃圾股的庄家放弃护盘,A股市场上出现上百家股价不到1毛钱的仙股,以此为标志,A股的市场化得以正是起步。

中央开始出台政策,试图挽救下跌的房价,但很快就放弃了这种螳臂当车的努力,开始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防止国内资金外逃上。

房价下跌,宏观经济恶化,降低了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也激发了国内民众将本币兑换为欧元等外币的兴趣,出现了第一波国内民间资金外逃潮。国家开始收紧本外币兑换的口子。

为了维持人民币持有者的信心,尽管宏观经济不佳,但人民币又开始了缓步升值的步伐。

2011

银行业上半年公布的2010年年报,终于揭开了中国次贷的面纱,尽管房价已经持续下跌数年,但始终没有对银行资产构成巨大损失,但这种数字上的美好岁月终于在2010年的年报中被揭开一角。

宏观经济恶化,企业贷款减少,房价下跌消费贷款减少,使得银行放出贷款逐年减少,再加上这两年来,央行连续的降息举措,降低了银行的存贷差,居民储蓄意愿增加,又增加了银行的利息支出,使得银行业绩持续下降。在2010年,羸弱的银行盈利已经无法盖住房贷违约导致的窟窿,中国次贷的肿瘤开始破裂。

上市公司之间开始出现兼并合并案例,央企上市公司出现大范围亏损。股民的恐慌抛售,导致金融类股票出现跌破净资产的情况。

奥巴马在任上第三年,终于开始看到美国经济稍微露出来一丝曙光,他开始相信,倘若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自己在2012年有机会获取一次连任,为此,他开始放宽对外资持有美国资产的限制,中投在资产损失超过三分之一以后,终于拿到了美国的邀请函。

中国外汇管理公司发现,当美国愿意让它购买美国资产的时候,国内的金融资产看起来似乎比美国还要便宜。当然,不是这样,美国也不会邀请你来买。

2012

无尽头的衰退,似乎让所有人都失去了信心。房价似乎跌到了底部,在有些地方已经跌进150倍月租金,但薪水的降低有加大了这个数字,直到今年,房租才开始比较明显的出现下跌,这反过来又使得租售比进一步变大,所有套牢的炒房者都不再指望有生之年能够将房子以不蚀本的价格卖掉,一夜之间,待租的房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地方政府在房价护盘失败后,转过头来,决定对房价捅上一把刀:连年的土地收入减少,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企业业绩恶化,使得财政税收连年降低,终于,地方政府开始考虑是不是用物业税来保证公务员的工资。

针对第二套超标房屋的物业税出台,标志着房屋价格的市场化正是开始起步了,房屋,从这天开始,既不是消费品,也不是收藏品,而是变成了一笔定期存款,倘若存款利息(房租收入)抵不上利息税(物业税),存款人需要向银行(地方政府)倒贴钱。

房市有风险,入市需大胆。

银行业绩开始出现亏损,先是从股份制中小银行开始。这增加了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经营危机从银行向实体经济进一步扩散。

银行从地方政府的物业税做法中得到启示,发现自己其实本来不应该为储户支付利息的,相反,储户将钱交给银行保存,应该收保管费才对,于是,有些银行开始提出,对一定金额以下的储户,银行不但不再支付利息,而且还要交纳一定比例的年费。

当然,很多老百姓试图反对,认为这是银行恶意使用自己的市场地位,不过,当亏损蔓延到几家大银行的时候,政府也开始站在银行的一边,总之,这成了后来银行增长最快的一项中间业务。

发表于2008-10-06
 
发表于2008-10-06
还房价本来面貌,符合经济规律.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