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钝刀】楼市伪专家们对“新土改”误解并且误导公众

发表于2008-10-18
 
楼市伪专家们对“新土改”误解并且误导公众

 
 
楼市伪专家一个通病,一切事物均与城市房价有关。政府每出台任何政策都关乎房价,结论却是唯一的,那就是,房价下跌,看这些观点,觉得他们很辛苦、很吃力。
 

这些人对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的有关论述,让人理解为,在这些人的眼里,似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开成了房地产调控抑或是房价打压专题会议,农民宅基地以及承包土地的可流转的目标被他们误解为提高城市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从而改变房地产的供求关系,最后对房价实现抑制或打压。

 
钝刀以为,在国际经济剧烈动荡的形势下,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改革的推进放在重要位置,彰显的是中国中央政府的睿智和英明,全球危机面前,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确实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时候,全面推进中国农村经济的新一轮改革,提高农业的运作效率,重要意义在于改善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并借此快速拉动内需。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目光长远的人早就预言,先分后合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大趋势,联产承包责任制雏形诞生在小岗村,而分久必合走资本联合道路也发生在今天的小岗村。小岗村经营模式的变迁,正在勾画着中国农村经济从无效率到低效率,最后向高效率运作前进的蓝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于农村,然而农村改革的进度却落后于城市经济改革,城市改革成功的经验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将在农村改革中借鉴。城市改革的成功首先应该体现于企业改革,以资本联合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城市改革成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十五大提出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方式之一,股份制促进了资本集中,只有资本集中才能提高运作效率。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不妨把新土改和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相对应来看,股权分置改革是基于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为背景的,目标是活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股权流动性促进购并,以优化资本运作效率。那么延长承包期限、实现可流转,其目的当然是促进流转,其隐含的目标当然是加速资本和科技已经先进管理经验与土地的结合,推进土地集中使用,促进农业的运作效率,以提高国家农业在全球经济的竞争力。
 

既然重谈二元经济结构重提城乡差别,那么应该理解为中央政府体恤农业人口,政策应该向农民和农村倾斜。可为什么那么多人臆想,这本身会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或者是降低城市建设用地的成本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开发大农业,提高农业的运作效率,那么农业的土地的使用效率是提高还是降低呢?农业用地会因此需求减少还是提高呢?土地效率提高会使建设用地的征地成本降低还是提高呢?我想这个问题不需要再回答了。
 

有过国企和政府工作经历的人都应该记得,十五大以后,减人增效,积极推进包括兼并重组甚至是破产拍卖在内的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国有资产的主人,我们的产业工人大量的下岗买断工龄,这些人的生活问题对政府和企业形成多年的困扰,而企业改革的政策也不同程度地被一些人利用,很多企业的土地使用权转入房地产建设领域少数人大发横财。一定程度地造成公众心里失衡。这一点,一定要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引以为戒。
 
 

体恤和关怀农民利益的人更应该意识到,流转土地意味着什么?土地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即使一定要流转,世代依存的土地转让时农民兄弟一定要卖个好价钱这是肯定的啦。了解农村状况的应该知道,这个趋势早已被很多聪明人看到,农村的荒地闲置地早已经被人动辄几十年的使用期瓜分。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大规模的资本进入农村才正式开始,试想,今后的土地是更贵还是更便宜呢?
 

无论如何,中国的土地总量和人均拥有数量是秃头上的虱子,新土改必然全面改变农村经济的运营方式,从而提高农业的运作效率和附加值,第一产业的起点尚低,潜力十分巨大。总体上,现有土地不可能增加,我们既要吃饭又要盖房,还要靠农业赚钱,你说,地价会下降吗?促进房价下跌的臆想有科学根据吗?
发表于2008-10-18
 
发表于2008-10-18
 农民是根本。
发表于2008-10-18
 。。。。。。。。。。。。。。。
发表于2008-10-18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