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轻信中介,两万定金难讨回!

发表于2016-12-10

故事发生在上海,能在上海购置一套属于自己的小家,这也许是每一个在上海拼搏的外地人的最大的心愿。梅先生和妻子来上海打拼多年,为了买房他们生活十分节俭,尽可能地将钱存下。蜗居在出租房好几年后,梅先生与妻子终于有了一定的存款,准备在上海购置一套房子。同时梅先生父母也拿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他们都是下岗工人,老俩口平时身体也不太好,但是为了帮助儿子买房,他们倾尽了自己的 。
信中介,落动迁房陷井
梅先生夫妻俩对于房地产并不了解,买房过程也不熟悉,为了能迅速买到中意的房子,和许多首次置业的买房者一样,梅先生和妻子选择了中介机构来帮助自己买房。2014年1月,梅先生和妻子找了一家浦东张江的一家房产中介,中介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推荐了了一套115平米的动迁房,总价202万。不论从房型还是从位置,梅先生夫妇对这套房子都很满意。

也许是看出了梅先生他们夫妻俩的买房意向,中介人员积极地向梅先生夫妇介绍,这套房的价钱在该区域内来说不高,同时该区域 轨交2号线和刚开通的16号线,在轨交利好的影响下,这 域具有极强的 。在中介人员积极的推荐下,梅先生夫妻俩很快就动心了,决定买下这套房产。中介公司很快就拟好了一份动迁房买卖协议

梅先生和妻子看到该中介公司门面既然这么大,应该是很正规的公司,于是,没有多想就当场签下了购房协议。在签好协议后,梅先生身上没有带现金,于是中介公司老板派了一名员工与梅先生一起,前去银行取款。梅先生取了20000元定金后,该中介老板便给了梅先生一张盖了章的定金收据。

说法,遭拒险被打
回到家,梅先生拿着签好的买房协议,觉得买房是一件大事,还是要仔细了解一下。于是他拿出刚签订的买房协议,仔细查看却后发现,合同中规定:在协议签订后,应将动迁协议的原件购房单、动迁安置原件和钥匙等一并交予购房一方。这些个东西,梅先生一个也没看到。

于是,梅先生立即联系中介老板,对方声称在外地,现在不方便处理此事。1月16日到19日,四天内梅先生多次联系中介老板,对方总是用各种理由推脱。无奈,梅先生和妻子只好亲自来到该中介公司讨说法。中介老板却说没有收到购房定金,此前与梅先生同去取款的也非本公司员工等等推脱之词。没有收到定金,又何来员工真伪之说?没有收到定金,前几天电话联系怎么不说?没有收到定金,定金收据上面盖的章怎么解释?简直是不打自招。

梅先生和妻子觉得很气愤,还没来得及理论,中介老板竟然开车闪人了。梅先生和妻子再去该中介公司门店的时候,直接被拒之门外。拨打中介老板的电话,也被自动转成拒接。2月9日,梅先生和妻子再次来到该中介门店,中介老板仍称没有收到定金,对盖有其印章的定金收据拒之不理,甚至用电话机砸人,还将梅先生及其妻子赶出门店。幸好两人躲避及时,才不至于被砸伤。

房不易,合同存漏洞
梅先生和妻子俩人仔细研究了房屋买卖相关的法律法规。原来,购买动迁房,满5年以后才能过户,这一点,梅先生不知道,中介公司也没有告知。

梅先生还发现,自己之前签的购房协议根本不是正规的房屋买卖合同,而是中介单方面拟定的。当然,中介方面也没有明确告知与梅先生签合同的只是动迁安置协议原件上的三个人之一,其他二人,梅先生及其妻子至今未见到过。

经过这次不愉快的购房经历,梅先生和妻子对该中介公司彻底失去了信心。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挣钱不容易,买套房就更困难了,不甘白白被骗,梅先生和妻子只求拿回20000元的定金。梅先生质疑,为何这样的房产公司会如此猖狂?如此毫无职业道德的中介公司何以继续存在?

如何
解决
《合同法》425条规定,居间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的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本起纠纷中,中介向梅先生刻意隐瞒了动迁房未达五年售卖期限的信息,拒绝提供房产证等相关房源真实信息,还拒返还定金。

梅先生可将当时签署的定金收据,房屋合同一起当为证据依法提出诉讼。要求判该合同无效,同时向中介追回两万元定金。

房需谨慎,验证卖方信息很重要

兔博士在之前的案例集中,也再三强调过,在下定金确认买房之前,一定要查验房产证,了解产权人是否都愿意售卖此房产。

同时,也需要让中介查验该房产是否处于可售卖的状态。比如是否有债务,是否存在被法院征收,以及象上文中提到的,动迁房还没有到五年可售卖的年限。

中介作为房源介绍者,有义务查实及告知购买者真实的房源信息,如存在蓄意隐埋,误导购买者而产生损失的。属于诈骗范畴,当事人可起诉,通过法律途径来保全自身正身权益。

合同需细心,严防法律漏洞
很多人对于房屋买卖的法律常识 匮乏,购买房屋往往先到房产中介被他们忽悠之后就签订购房协议了,殊不知这里面藏有很大的隐患。

因为目前中介提供的购房协议多数是拟好的格式条款,而且房产中介鱼龙混杂不能盲目信任。购房者者们,决定买房之前一定要好好研究相关政策和法律,在买房过程中一定要仔细研究合同,确认无误之后方可签字,切勿做下一个梅先生。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