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金茂府引发CBD的进化与反思

发表于2011-03-24
 

曾经荣耀一时的 商务区,以高楼林立的都会景致、硬生笔挺的西装革履形象演绎着效率与金钱的奔忙游戏,这样的CBD,光鲜靓丽,却冰冷入骨。难道我们为之奋斗的,就是这样一个禁锢生活乐趣的空间?当我们的孩子,张望着童稚的双眼,看到的真的只能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吗?在渴望从容与慢活的今天,在崇尚品位与悠然宜居格调的今天,传统的CBD形象,已然成为大都会生活的一种反讽。

1961年,简·雅各布(Jane Jacobs)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专著《美国大城市生与死》,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轰动。50年过去了,这本书不仅取得了出版上的骄人业绩,而且逐渐为许多规划师和城市开发者所接受。

在简·雅各布看来,城市应该尊重人性的需求。CBD的进化印证了她的观点。作为CBD生活代言的纽约曼哈顿,一个是以下城的华尔街为 ,晚上6点之后就一片萧条的鬼城”;另一个是以中城的洛克菲勒 为 区域,夜晚10点过后生活才刚刚开始的不夜城。进入21世纪以来,洛克菲勒 的宜居价值愈来愈突显,其人性的尺度获得 的一致认可,并成为当今 级CBD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在商业、金融 基础上,让生活尽得繁华与静谧的共鸣。

从洛克菲勒 获得的启发是,如果说曾经的CBD突显的是商务功能,忽视生活的惬意之美、舒适之美和艺术之美的话,那么,今天的共识则是:C=Comfort,自然纯净的舒适感;B=Balance,尊享与闲适的平衡之美;D=Design,艺术设计的灵感格调。同时,CBD城市生活的进化,超越时空,也与另一位大师产生了共鸣——

发表于2011-03-24
发表于2011-03-25
不错,值得思考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