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十渡山河,一席尽藏

发表于2017-07-07
“美学的东西首先是在生活周围有东西可看,但我们所处的时代几乎摧毁了身边所有可看的东西。”——王澍(艺术家,建筑师,教授)

故乡不是用来向往的,故乡是用来回归的;山水不是用来看的,山水构成了人们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是生活。我们在离山水越来越远的路上走得快而踉跄,心里是从没放下过山水的。有一天。总有一天要生活到山水之中吧。



中国人的山水基因
从历经7000余年演变至今的居住文明来看,山水,是所有中国人的故乡。
往大处去说,住在山水之间顺应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它主导着中国土地上每个时期的历史人文。从相传由黄帝所著的《黄帝宅经》,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再到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的《造房子》一书中,无一不反映这种思想。往小处去说,仅是“开门见山”这样一个日常片段,就足以治愈星期一的各种不愉快。
“离山水越远越想回归山水”,并非全来自山水的吸引力。更多的部分,在于我们骨子里和山水绑定的基因。道理是这样没错,可是,去哪?


城市里道路通达,人却不能远行
我们先把生活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工作、工作、工作(攒钱、养家也已经“工作化”),和工作之余的片刻放松;另一部分是和家人纵情山水,悠闲自得。然后我们会发现——无奈地发现——我们只生活了前半部分,只有工作;而“古人们”,却生活了后半部分,纵情山水。这就说明,“想回到过去”不只是复古情怀,潜台词是在表达我们对古人的艳羡之情。

山水

发表于2017-07-07
经历过寒武纪的十渡,在脚下 1小时,从嘈杂闹市切换到十渡山水,完成一场不必事先张扬的灵魂回归。青青小镇,是回归的第一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终点——来到这,就够了,不论带着什么目的。想静下来,就到青青书院看会儿书;有点儿迷茫,就到山顶平台上看银河给出的方向;想念家乡的味道?去青青食堂。累了?就慢些走,散步在小镇哪里需要什么仪式感,只要放松,放松,再放松——我们回到故乡,想要的不也只是这样的一瞬间吗?
发表于2017-07-07
如果梦里梦外都是山水,那一定在青青小镇;如果我们心里还有一块愿意为山水而柔软起来的地方,那就是故乡所在。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