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温州出现职业房托族 真是怪事年年有 今年特别多啊

发表于2010-11-29
   随着“炒房团”勃兴,温州已滋生出一条专业的项目推介、组团看房、购房的产业链。据调查,纵然推介会开得红火,也不过是一场场“假面舞会”,成交量并不高。而这些推介会实际上都是用钱砸出来的,甚至有推介组织通知员工把家人带去充门面
发表于2010-11-29

>>表象

房地产推介会火爆

作为楼市的另类风向标,“温州炒房团”曾在楼市中呼风唤雨。在楼市调控政策的巨压之下,“温州炒房团”踪迹难觅。其中一个证据是,在有着号称“浙江楼市风向标”的浙江省第十七届房地产博览会上,有一个号称百人规模的“温州炒房团”开专车赶赴杭州,却未下订单。这届房博会,也被称为“史上最冷房博会”。 

但是,记者在温州调研发现,随着“炒房团”勃兴,当地已滋生出一条专业的项目推介、组团看房、购房的产业链。 

资深温州投资者王明(化名)说:“至少到现在为止,市场的传闻温州炒房团东山再起的消息,大部分是‘房托’的炒作。”从表面看,每个周末,温州市都有一场接一场的房地产项目推介会,有温州本地的房产商,也有外地的,不少酒店为此应接不暇。

发表于2010-11-29

>>实质

推介会系用钱砸出

一位在温州当地从事房产报道的媒体人士剖析说,温州最早由媒体组织的“看房团”,后来逐渐演变成“炒房团”,也有人专门从事炒房的中介事务,成为“专业房托”:如有的人专门与房产商接洽,承接举办推介会的项目并找好场地,有的人则专门负责邀请有实力的温州老板来看项目。“一个推介会的行情价是3万到5万元,只要我愿意,天天都有房产商找我组织推介会。” 

这位媒体人士透露,这种推介会是用钱砸出来的:如果推介会需要温州当地媒体报道,开发商必须投放广告,这使当地一些平面的媒体成为获益者。“某报整版彩色封底广告的价格已经高达15万以上,而且不打折、必须先付款。地产广告成了报纸的主要创收源。”一些组织推介会的机构,甚至给内部员工发放补贴,并通知员工把家人带去,形成人数众多的“房托族”,营造一种项目火热的假象。 

但是,纵然推介会开得红火,成交量却并不高。 

“好多的楼盘就是利用温州人打广告,似乎温州人买了,这个楼盘就一定会升值。”王明说,在楼市调控政策干预下,温州现在许多的“房地产项目推介会”说穿了就如同一场场“假面舞会”,真心买的人并不多。有心的人多走几个推介会,甚至会发现大部分所谓的“看房人”就是那几张熟面孔,他们是拿工资的“职业房托”。

发表于2010-11-29

>>传闻

投资客“炒期货房”

此间还有更隐秘的传闻,某些房产商和投资客签订类似期货投资合同的购房协议,如约定在一年时间内,投资客只要给了小部分定金,就可以对某套房屋有转售权,房产商也可以作为新房出售,如果到期房子还没卖出去,再由投资客真正买下。 

知情者坦承,类似“炒期货房”的手法,助推了楼市虚火。

发表于2010-11-29

>>揭秘

投资者需房托稳定市场

有没有房产,在很多时候已成为不同舆论阵营的分水岭。王明说,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开发商、“房托族”还是普通的有房户,都在利益阵线的同一边。所以即使明知是炒作、“假面舞会”,许多知情的温州投资客并不去揭穿它,为的就是通过舆论抬高房价。 

此外,分析人士说,在更宏观的“温州人经济”层面,温州人的投资与房地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温州投资者已从最初的“炒房者”变成深度介入房地产开发的“从业者”,也使得他们需要一支专业的“房托”队伍稳定市场情绪。 

知情者说,首先,温州百强企业有较大部分涉猎了房地产投资;其次,从各地温州商会看,光是会长、副会长级别的商人中,从事房地产业的人也为数众多;再次,成千上万的海外温州商人也把不少资产投入内地房产。“在全军杀入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是这个链条上的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开发商借房托刺激买家

如果全部的推介会都是没有成交量的“假面舞会”,也很难支撑那么多房产商前赴后继。 

“只要楼盘肯打折,就有人愿意下单。”温州投资者陈女士说,外地楼盘到温州打折都在六七折,高于他们在当地的销售价和对外报价。只要有成交量,“房托族”和开发商就开始借题发挥,炒作“温州炒房团东山再起”之类的话题,煽热楼市。 

此外,温州数量众多的民间组织中有些人打着“炒房团”旗号招摇撞骗,混淆视听。值得深思的是,许多开发商知道并认可“房托”现象。王明说,房产商甚至只需要有从温州出发的“炒房团”到所在地售楼现场演戏就成,“他们就想让当地人知道‘狼来了’,刺激本地人赶快下单,达到销售目的”。

发表于2010-11-29

>>建言

拓宽投资渠道方能治本

尽管国家接连出台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投机性购房,但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住房是最佳投资品”的论调,仍是一种主流的市场共识。 

许多受访者说,以温州而言,当地投资者历来重视“实在”的东西,如房产、煤矿或农产品,而股票、期货之类的投资品种,在他们看来比较“虚”,不会投入太多。温州人金先生说,他有1亿多元资产,宁可闲在银行里等待机会买房,也不会拿去炒股,“只有20多万元在股市里玩玩”。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汪炜建议,国家管理流动性除了在房地产、农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管理上采取调控的方法之外,还必须加快建设新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流动。应该大力构建新型的金融业态,将目前非专业的、短期的“炒作游资”逐步引导到专业的投资工具上,稳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据了解,在“十二五”期间,浙江将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着重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有序的投资渠道。“对民间资本的疏导最终应当在资本市场当中完成。”汪炜说。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