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明公赠友人翀别言

发表于2013-07-20

吾,姓陳名家明,字啟之,別號暨申。嶺南茂城人士,生就平庸之資,無吟詩作對之雅趣,亦無如簧之巧舌。然自幼好以學習為樂,心不以為苦。憶昔求學市中學府,嘗握筆苦思於寂寂人定之時,終天不我負,成其寒窗之志。

友俊翀,生於辰歲仲秋子時,亦嶺南江門人,自小膚嫩白皙,紅光拂面,甚惹人厭;卻嘴甜如蜜,笑臉迎人,頗得人心。常人雲:人若其名,妙哉!妙哉!現今,二十又二矣,喜怒無常。

素日,翀言:“彼已入大學之門,何不止學而游于悠然之境?”

吾一笑置之,終日坐守圖書館,穿梭於書架之間。一日,吾友人翀,以享樂為業者,斥曰:“甚矣,汝之愚拙!高中三度春秋食盡懸樑之苦,何故仍續刺骨之罪?”

答曰:“餘非為好學之名所束,亦非奢盼躋身學者之林,只求於所選之徑慎之,誠之。豈未聞聖賢之言‘不以利祿而學,當以誠意、修身而學’?

時有家炎者,其父從宜城長育英,育英視其父為左右臂,以之為金垌鎮長及治長,時廣東省督以女妻之,炎倚父之名望,行商賈之事,無不應手而解,後以房產為業,竟積身家億萬。炎好遊。每出,必耗資巨萬;其行小善一事,必刻石以記,好自作傳記,開博客,延槍手,其所售房產多巨幅書其事,圖其影,以為宣傳,其好名如此。

黨五十 四月初八,川中汶川大震,禍及數百里,災民不絕於道,號呼動於天地,舉國哀悼。廟堂之上者,引車賣漿之下者,富商巨賈,黎民百姓,無不慷慨解囊,熱血相助,中華竟因此隱隱而有復興之象焉。

炎放言曰,災為常態,所屬僕從人捐十文可也,多捐則為負擔矣。言一出,聞者無不大嘩,繼而責之以義。炎於其博客舌辯之,不逞,遂閉其言路,不納眾人。四月十二日,禦駕親赴川中救災,忽有聞,炎已通 常委及川道相關員,言談間已定災後商計矣。

商賈之道,固有無利不起,亦有道義存焉。時鉅賈,蘇名雲興者,與高州張金龍者,無不傾資以救國難,販夫走卒、乞兒戲子,踴躍救難者,一一難書。國難當頭,炎前發冷言於公眾,後謀私利於暗室,不亦鄙乎?時有人諷炎曰:公可跨 高山,可跨汶川一墳乎?道義不存而富,是為為富不仁也。

吾兢兢業業活於世,戰戰兢兢,今世有戰亂潛伏,今世危機遮擋,不知如何為好,或吾杞人憂天,或吾庸人自擾,吾不求為國貢獻,更不求國有回報,只求安康一世,保命一條,哀乎!

今以此文贈友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請以珍重!

黨六十三年八月三十。

2013-7-20 10:22:43楼主进行编辑。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