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一次别离

发表于2015-12-21

对于陌生者来说,加拿大留学要考什么重要的不是它来自伊朗澳洲本科申请,它根植于穆斯林文化澳洲本科申请得炫耀的200万美元小成本制作,虽然确实打败了上亿的谋导大制作。通篇下来没有多余的累述,除了电影结尾无任何配乐,但却真正观众仿佛置身于那场风暴中,太难得可贵。观众对自己内心强烈的拷问和激烈的思想冲撞,没有一个角色显得多余,每一个人的特质都被刻画得饱满,无论是家庭女教师还是出场寥寥数分钟的债主,即使是配角,也绝对不仅是很多电影中为了情节发展所必须的支持,它就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魅力。

仿佛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感情,正是这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感受,并且罕见的做到完美的协调和统一。对于观众来说其实有点稍显残酷,反正我在很多时候都很难将这样一部电影进行下去,因为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不停的问自己,谁才真正值得获取你的同情和支持,是虽然并不无辜但值得原谅的男主角,还是看似弱势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她另有隐情的女主角,我看完整部电影,也没有给自己的一个肯定的答复。故事开放式的结尾其实恰恰是点睛之笔,和影片开头相互映照又不同的是,他们通过这一次别离过后,终于还是面对了与彼此永远的离别。女儿是极其聪明又至关重要的角色,绝不亚于男女主角对整部影片的贡献,她对自身的拷问,对父亲的诘责,以及对母亲的责怪,到最后在法官面前说出了谎话,她似乎才是整个电影一条暗藏的主线。而最感动的一个镜头,尽然是男主角为流产女人丈夫求情的戏码,不是温情,不是做作,仅仅只是,每一个人,在面对比自己更羸弱的人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能式的同情,正如同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可恨的人也必有他受人可怜的地方,这是对人类本性最真实的写照,我们都是矛盾又统一的个体,没有一个人能够大声宣布他是绝对正义或者邪恶的存在,总是要把人物置身于事件之中,形成相互对立的态势,才能有相对的高低上下所言。即使法律,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公平正义,就像裁判永远都不会是置身在比赛之外的,他必须在事件之中担任着某种角色才能做出在自己看来合理的判断。

导演把这一个故事放在穆斯林 这样的宗教大背景之下无疑的聪明的。影片中多次出现对穆罕默德和《古兰经》起誓的镜头也绝对不是随意的。信奉穆罕默德的伊斯兰教徒是不是真的比信奉耶稣的基督教徒更加虔诚,这个我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但是穆斯林的高度自律却是众人所知,至少影片中演员的每一次起誓都让观众从内心实现了疑问到相信这种态度的转变,贾哈依女教师修改证词这一举动恰恰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也再次让人们相信宗教在穆斯林心中至高无上的 性。甚至于那一刻,我恍惚觉得,没有信仰的人类才是最可怕的,因为缺少了对人性绝对的约束,也便容易释放自身最恶的本源。我时常都挺在国外的朋友说,基督教徒是相对值得信任的一群人,因为他们善良,并且乐于助人。其实,这也就是宗教信仰对人最重要的影响,他让你懂得,必须有所畏惧,才能有所戒律,才能懂得约束——这一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吧。

总而言之,即使没有一部电影堪称绝对的完美,但我绝对相信这是一部接近完美的诚意之作,除了我对中东人的长相实在是有点犯脸盲症。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