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渐冻症”可治愈 杨玉华谱写yi学奇迹

发表于2015-07-27

  2014年的夏季,掀起了一场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热潮,一桶桶冰水,浇出了大家对渐冻人这一罕见患病群体的关注。

  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形象别名,临床上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症”、“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类型,一般以疾病逐步从四肢向 进展,肢体肌肉逐渐消失,功能逐步丧失,直至呼吸肌消失,呼吸功能丧失,活活窒息而死。一直以来,“渐冻症”因为其罕见性和没有任何zhi疗措施的不治性,很少为大众所熟知,而“渐冻人”对很多人甚至是yi务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无奈的群体,除了安慰,没有任何有效的药物和疗法。它是与癌症和艾滋病齐名的 五大绝症之一,更被yi学界称为“超级癌症”——癌症不管能否治愈,还有手术、化疗、放疗等zhi疗手段,而渐冻症没有任何可行的zhi疗手段。像人们熟知的一代理论物理学大师、科学巨匠史蒂芬霍金就是位“渐冻人”。由于针对病因缺乏认识,很多"渐冻人"及其家庭成员处于等待死亡的恐惧状态,和千金散尽还是空的悲惨结局。

  2015年6月26日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可对于家住河南焦作四年前不幸患上"渐冻症"刘大妈来说,也许是意义非凡的一天,这一天患进行性延髓麻痹症的"渐冻人"刘大妈刚刚结束在yi缘堂第二个阶段的zhi疗。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系统zhi疗,刘大妈已经从哑巴了400多天,不能饮水进食的地步,恢复到了不但能够正常进食,而且能够正常与人沟通的康复状态,刘大妈终于从死亡的阴影中彻底走了出来。这让刘大妈和她全家获得了解放,更加坚定了在汝州yi缘堂yi院彻底根治疾病的信心。

  刘大妈的病情和诊疗被大河报及香港文汇报等媒体报道后,2015年6月17日,在看到刘大妈的报道后,经过两次实地考察和沟通,家住淇县的殷朝都城朝歌的37岁的褚大哥,慕名入住yi缘堂yi院,接受签约zhi疗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zhi疗。
 
  “谢谢杨玉华yi生重新让我们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今年才37岁的褚大哥也是一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型的“渐冻症”患者。

  “3年前我右胳膊和右腿突然出现麻木,持续了大概半个月,去yi院zhi疗后轻了,有时候感到右胳膊里肌肉跳动,也没有在意,想着可能是劳累的缘故。直到1年前,有次我开门发觉自己右手用不上力,才发现自己右手好像里面肌肉萎缩了一样,手部出现多个坑洼的现象”......至今褚大哥想起那一幕还是满脸的恐惧。
看着如今褚大哥精神奕奕的样子,很能想象得到他正身患着令多少人都惧怕的“绝症”。“我也是在网上看到刘大姐的报道,才了解到yi缘堂yi院杨玉华中yi 的。原本对zhi疗这个病都没有什么希望了,之前病情越来越重,左手也开始萎缩了,浑身肌肉不断地跳动,像千万只蚂蚁在咬我一般难受,全身无力疲倦,想着老婆孩子和父母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就既害怕又难受......现在经过20余天的中yi药疗法的zhi疗,虽然针灸时比较酸疼,有点害怕,但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不但浑身肌肉跳动的情况好了百分之八九十,体力精神基本正常了,睡眠也正常了,而且发现右手的肌肉萎缩也明显回来了,坑稍微平了一点,就是不知道左手还会不会继续萎缩了?”在得到不会继续萎缩的肯定答复后,陪同禇大哥的一起看病的父亲,褚大叔不胜感动的说“真的 感谢yi缘堂杨玉华大夫和全体yi生,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

  2015年7月15日,洛阳已到后期的渐冻症患者44岁的周哲,全身的肌肉都已经萎缩了,仍然坚强地拖着皮包骨头的身体,艰难地挪动着躯体,毫无力气地摆动着双臂,在哥哥和友人的陪伴下,慕名来到了yi缘堂,签订了zhi疗协议,在分文未掏的情况下,开始了zhi疗之旅。对于后期病人,杨玉华院长出于怜悯之心,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和yi疗风险,为坚强的周哲实行了无效费用全免的yi疗保障措施的协议zhi疗。周哲和家人朋友看着康复和正在好转的病友,心里充满了生的希望:“ 感激您给我们了治愈的信心”。大家都在期盼杨玉华大夫创造yi学奇迹。

  杨玉华院长对渐冻症病因机理的暂时保密,并不影响病人的好转和痊愈,并不影响客观事实的真相。先治病,病人自己没有确认明显的实际疗效前,分文不掏的诊疗模式,更让患者和社会看到了杨玉华院长和yi缘堂yi院的务实风采。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媒体的传播,使越来越多的“渐冻症”患者到yi缘堂yi院接受zhi疗,延续健康和生命。我们将进一步关注yi缘堂yi院针对渐冻症的zhi疗进展。同时,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持续对“渐冻症”患者予以广泛的关注和爱护,为他们的早日康复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冻人(ALS)交流QQ群]476862195

  欢迎各位“渐冻症”患者及其亲属、朋友加入,您有什么问题,困惑在这里都会为您解答!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