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谭维维《3》:不“2”不“4”就是“3”

发表于2016-01-23

谭维维的新专辑留学加拿大条件名字叫“3”,对于这美国大学专业 2015个名字,不论是唱片的美国大学专业 文案还是各方的评论都澳大利亚研究生申请时间有之、抽象有之、深刻澳大利亚专业 之、抽象有之、深刻有之。既然如此,我不妨也来凑凑热闹,用我的方式来解读一下这个名字——不“2”不“4”就是“3”。
所谓不“2”,就是不二。现在的专辑很容易做得很“二”,不是陷入对市场不得其法的盲目追随就是迷信于某称所谓成熟唱片工业的经验。每年推出的没有亮点、没有特色的专辑不计其数。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会认为谭维维这张专辑很优秀,但是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听出这是一张用心之作,歌手也很用心地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乃至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10首作品当中。或者“二”还有另一种理解,复制和模仿。虽然音乐出于一个艰难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同样有众多 优秀的歌手和音乐人,所谓优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自己的风格。在音乐细分已现雏形的今天,雷同的风格和所谓的流行已经不能打动真正聆听音乐的人。个人的音乐魅力甚至是人格魅力才是最让大众欣赏的东西。在聆听这张《3》的时候,我隐约感受到了这些,但是当谭维维在首钢那个充满后现代感觉的舞台上举办自己的新专辑首唱会的时候,这种感觉变得 强烈。这个时代,没有和谭维维雷同的女歌手,她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她是独一无二的。
所谓不“4”,就是不死。在谭维维推出这张专辑的时候,音乐圈内恰好掀起一场争论——“唱片”是不是已经死去?谭维维是拥护唱片不死的一方。其实,这场论战至今也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结论,但是,谭维维的确在为了证明唱片不死而努力着。个人认为,谭维维的上一张专辑《如果有来生》是一张 优秀的唱片。在那张唱片开始被大众所接受的时候,我曾经谭维维的公司一起讨论过接下来该怎么做。记得当时我说,下一张唱片的成功与否是 关键的。对于一个歌手来说,一张唱片的成功是很容易被遗忘的,只有连续两张以上优秀的唱片出现才能奠定地位。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第二张成功的唱片是很难做的,因为有了太多的顾忌、太多的取舍、太多的纠结。可以说,我是一路看着谭维维这张《3》诞生的,从最初的选取到重新编曲之后的版本,从小样到成品,我亲身感受到了这张唱片从青涩到成熟的全过程,也感受到了很多人的努力和用心。这张专辑并没有局限在上一张文艺+摇滚的路线,而是有 大胆的突破和尝试,无论是制作人的选择还是曲风的确定都没有收到之前成功的影响,个人认为这是 需要勇气和信心的。最为难得的是,这张专辑虽然和丹顿这样打牌的海外制作人合作,但是并没有一味地去打造所谓的“国际风格”,它里面包含了浓郁的中国原创音乐特色甚至民族特色。这种利用海外音乐的经验和 来打造纯正中国本土专辑的做法绝对值得称道。
不“2”不“4”的“3”其实并不复杂,不用带着过多的概念去听,其实大多数唱片的文案都是写给媒体看,一个单纯的聆听着只去聆听就够了。
《我是怎么了》是和上一张专辑风格最相似的一首歌,可以说是一种延续。这首歌的旋律其实很适合谭维维那种带着一点懒洋洋感觉却又不失爆发力的声音演绎。
《相见》是我个人 喜欢的一首歌。最近经常会听一些莫艳琳创作的歌曲,很多都很喜爱。这首歌应该算是那种最近很常见的带着点小清新的情歌,副歌部分的轻快流畅让人很惊艳。作词的是谭维维本人,在这张专辑中 谭维维自己作词的作� 庥Ω檬俏ㄒ灰皇妆泶镄∨榛车摹�
《hold不住》可以看做是《谭某某》这首歌的延续,也是谭维维对自身生活的一种感悟。这首歌原来的名字叫《生活不容易》,据说是我提议改成现在这个名字的,我有点记不清了。但是还记得当时举得《生活不容易》这个名字有点绕嘴,而且“hold”那个词当时正流行,所以我是赞同现在这个名字的。
《尘埃》这首歌我本来以为会做的更迷幻一些的,但是现在这个版本也不错。这首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歌词是高晓松写的,而且好像是高晓松在看守所里的作品。有闲趣的朋友不妨用歌词中的意境猜测一下高老师当时的心境。
《睡吧,宝贝》脱胎于一首 出名的摇篮曲,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去幻想谭维维若干年后哼唱着这首歌哄宝宝入睡的情境,不过编曲里的鼓点可能有点闹。
《演》是 具备谭维维气质的一首歌,她的直爽在这首歌中表露无遗。这首歌有 多的人喜欢,这张专辑的制作人之一李丰溢大哥就最推崇这首歌。我依然举得这首歌直接叫“混蛋”更给力,但是很多原因造成这个名字不能用。
《艳阳天》表现的是一个纠结的谭维维,至少我认为很纠结。因为,虽然我很喜欢听,但是真没弄明白她想表达什么。
《在那遥远的地方》很自然地会让人想起那首著名的民歌。 喜欢这首歌前后两部分那种强烈的对比,从轻柔到爆发的变化很有冲击力。
《我》比较偏向于传统的流行音乐风格,应该会是一些人在k歌时的大爱。
《开放》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作品。其实,这首歌听到小样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很出色,但是经过重新编曲之后,很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背景里那一段弦乐,将整首歌的气氛推向两一种境地。这个编曲让我对那些英国制作人很敬佩。这首歌融合很多种演唱技巧, 考校唱功,可以算是谭维维的炫技之作。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