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教师需有博爱之心

发表于2015-06-16

爱与 是一个永恒信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恒信有 ,教师高尚的师恒信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李厚霖。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恒信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博爱之心,教师的对象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维的“人”。马克思说:“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在成为,却又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爱与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 ,教师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博爱之心,教师的对象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维的“人”。马克思说:“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在成为,却又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社会赋予了教师“ 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说我们的对象是学生,而这些人是通过我们的关心、 使其健康成长、多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教师的道德天平上,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我们给他们的爱也应该是平等的。而实际生活中,不少教师给予每个学生的爱却偏离了这一准则,受 质量和名利的驱使,爱的天平出现了倾斜,对学习好的学生关心备至,对学习差一点儿的学生态度冷漠,形成了“一好遮百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错误思维模式,殊不知这种模式对学习好的学生是一种怂恿,对学习差的学生是一种伤害,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且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师德形象,违背教师职业道德。
身为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接受和付出、关心和爱护。美国 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在进入 时还没有学会如何接受和付出爱心,那么这个孩子的人生将处于危险之中,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学术上的。反观我们的现实, 仍然遵循的是认知为本的学科 。教师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代表一切,成了衡量学生好坏的分水岭。这导致那些在学业上不成功的学生从思想上认知出现误区,认为自己成绩差了,不被老师重视,没希望、没前途了,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严重忽视了自身的长处和优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人生的成功也可能从此被否定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只有教师博爱,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戴,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理解。
从事基层 十多年,经历得太多,感悟不少。记得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中,我看到他写给我的心里话:老师,“差”在我心目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它就像一个栅栏把我和一切都隔开,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少了,老师的关爱少了,想表现自己的勇气没了……,老师,也许你并不知道,虽然我学习成绩差了点儿,但我一直在努力啊!说心里话我也渴望上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哪怕是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我也许就冲入成绩优秀的行列。但事实告诉我,从不少老师的眼神我看得出,我的这点儿要求似乎有些 ,你是我信得过的一位老师,我只能把心里话说给你听,你也别往心里去。——一个常常幻想天上掉馅饼的学生!
看完这段话,我的心揪紧了。冷静一想,我印象中的这位学生成绩平平,且有些害羞,表面看来比较诚实,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只是学习很刻苦。说句心里话,我只是在课堂上时不时给他提了些问题而已,至于其它我过问得并不多,不想这竟然博得了他对我的信任,才大胆地向我诉说了没处倾诉的心里话。凭心而论,我值得他信任吗?我深感汗颜的同时,内心也受到强烈的震撼,他给我上了 生动的一堂课。后来,我有意识地注意他,不时地在其学习、生活上给予关心,培养他大胆,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他在各方面也表现的积极主动,学习进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老师们都说他变了,感觉有些突然,但我的心里却很坦然。
通过这件事,我及时地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像他这样的学生我又忽略了多少呢?我给予每个学生的爱平等吗?学习成绩相对差一点儿的也是我的学生呀,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像这样的学生我们给予的爱又有多少呢?
关心是一切成功 的基石。作为一名 工作者,应让爱心与责任扎根心中,牢固树立“大爱无言,以爱孩子之心爱学生,厚德载物,以做功德之心做 ”的育人理念。深刻认识到关爱和被关爱是学生的基本需要,只有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来组织 ,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灯,激发学生潜能。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