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雪花秘扇》:别再相信爱情了

发表于2016-07-08

在继刘伟强的《不瀚亚再让你孤单》之后,又复华控股一部叙事节奏舒缓,整复华控股体基调如同耳边细语的复华控股果说前者是不紧不慢、复华控股说前者是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的平凡人生乱象,那么《雪花秘扇》则是更负有野心地讲述了一个叫人心醉,让很多女性观众心驰神往的故事。就这个影片的立意出发点而言,可以看出制作者们想竭尽全力去完成这样一部作品。以情动人,催人泪下那是最粗浅的表象;让女性观众醍醐灌顶,撼动其普世价值的 观与人生观,大抵才是深层的良苦用心。“爱情不是永恒的,姐妹情才是”——影片围绕着两位女主角,聚焦于她们的感情纠葛,全方位地展现她们的内心 ,至始至终地在表达这么一个主题。不过,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女同”似乎很容易让观众先入为主,却全然只是个宣传噱头罢了,至于什么《断背山》的女性版,那更是断章取义。这其实也恰恰说明了,《雪花秘扇》的出现正恰逢其时。随着网络时代的风起云涌,前沿思潮的开放,让人们对“女同”的接受程度逐渐从原来的厌恶与唾弃,变为现在的好奇与动容。影片将“女同”用“老同”来替代,表面上的确有很大的变化,就是说明了女性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至真情谊。但观其本质,也不仅仅真的是姐妹情这么单纯。

“老同”——两个女人一辈子的友谊,誓约为证,不离不弃。影片用回闪穿插的手法,描摹了两个时代的两段“老同”的苦情与戏谑。叙事路线不断地往返于现代上海与清朝乡村之间,颇有些穿越的意味。其实不全然,只是拿了全智贤饰演的索菲亚撰写的小说为切入点,通过李冰冰饰演的妮娜的阅读过程来将两个不同时期的故事段落串联起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至多只能属于伪穿越。“雪花”是索菲亚小说中的一个女主角,也是就她本身;“秘扇”则是老同之间互相传达信息抒发感情时所借助的一种媒介;其中的一个新鲜元素“女书”,指的是女性之间特有的暗语字体。索菲亚将自身的现实生活还原到了小说当中,惊人相似的命运映射,不如说这就是一本含蓄表达而出的自传。均是两小无猜、形影不离的开始,之后索菲亚、雪花命运多舛,妮娜、百合不离不弃,最终相依相守。故事很简洁,没绕弯子,平凡质朴的场景贯穿始末。她们坚贞不移、始终如一的友谊让人为之感动,但细想一下,她们为了捍卫坚守这份姐妹情,不惜筑起了一座高不可攀,任何人都不能逾越的长城。爱情,是为了履行义务或者满足欲望;亲情,可以漠视,可以置之不理;友情,除了她,永远不会交出自己的心。那么,这“老同”还能解释成单单是纯粹的姐妹情如此简单么?影片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也是举棋不定的,采取了轻描淡写的敷衍。看待爱情,直接一句“你丈夫爱过你么”;看待亲情,借助妮娜妈妈的对白“为了她,你毁了自己的未来,也毁了这个家”;至于友情,干脆就没有提及到。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想必还是不要捅破那层窗户纸为好,权作一个开放式的思维发散空间。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最难的当属怎么合理调配两个时代的故事段落叙述,最大限度地照顾观众的情感流线。《雪花秘扇》在这方面,处理起来势必会有两种态度:“支离破碎派”与“恰当好处派”。个人偏向于后者,因为电影本身所依托的故事情节尤为简单,不论怎样来分配,只要感情能有铺垫地自然抒发出来,不做作,那毫无疑问就能自圆其说。只要看透一个段落的故事,另一个姐妹段落便在心中应运而生,没有理解难度可言。况且,导演时而也刻意用象征性的镜头来进行时代移步,如出现在上海大街上的花轿、车窗外的孩子、老屋里的雪花等等意像。如此过度考虑观众情感,生怕会觉得出现剧情上的断层,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甚至是适得其反,欲盖弥彰的。不如统统去掉随性切换,抑或另用更隐晦的手法。

《雪花秘扇》将爱情毫不留情地加以稀释,甚至可以说成是一种对世人的“误导”。若是女性自此不再相信爱情了,这真就可怜男同胞们了。它的故事蓝本来源于美籍华裔畅销作家邝丽莎所著小说《雪花与秘扇》。我们能够想象得出,小说本身应该比这部影片更加情深意切,意味幽远。正如陈英雄挑起大梁的《挪威的森林》,成片效果反响欠佳,口诛笔伐远远多于赞美肯定。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导演打心底里都想把这部戏拍好,让绝大多数的观众满意,让他们能找到原先在原著中所迷恋的一点一滴。但毕竟,看文字与看电影是有质的区别的。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比影像表达出的要个性十足地多。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契合文字,产生只属于自我的独有的精神感触。而电影是经过二次加工的产物,加之片长的限制,不单是观众,乃至导演自身也心有不甘,很多时候都表达不出想要表达的全部,而往往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是一个意像的缩影罢了。《挪威的森林》是这样,《雪花秘扇》亦如是。这大概就是文字与影像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吧。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