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谁在给楼市信心】惠民的公积金怎变“鸡肋”?

发表于2013-07-15

这几年从公积金缴存额相差悬殊、陷入“济富不济贫”的怪圈开始,公积金早已仅仅是看上去很美,贷款难、提取难让本来顶着实现住房梦“天使光环”的住房公积金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一则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房租一直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已经连续42个月上涨;北京统计局也不甘示弱,数据表明,北京住房租金自2009年3月到2013年6月已经连续52个月上涨,其中自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北京住房租金更是连续18个月同比涨幅超过10%。另一则新闻说的是住房公积金利率,远低于同期存款利率,难以跑赢CPI抵抗通胀,媒体计算称万元公积金一年贬值268元。

 

这边厢房租不断上涨,那边厢公积金却正在不断贬值,这对尚在为买房安家挣扎的我们来说无疑都是坏消息。房租上涨也就罢了,毕竟物价也一直在涨,可如今这惠民的公积金政策也在逐渐变质,我们看着自己仿佛就像那“温水中的青蛙”,辛苦存入的血汗钱能换回的东西逐步减少,一步步就被“套牢”,再难跳出水面。

 

先来说说这“贷款难”。据我观察周围朋友的公积金贷款经历来看,撇开时间久、流程长这些不谈,单是贷款额度的限制,就让很多首付预算不多的年轻人不得不放弃公积金贷款。试想,在帝都这样郊区房价已经要上3万/平的地方,区区80万的贷款额度无异于杯水车薪。

 

也许你要问不是还能选择组合型贷款吗?是的,很多购房者在买房之初也是如此自信,想着“公积金不够、商贷来凑”,但真正实施起来才知道这有多难,由于公积金和商贷各自要求不同,外加组合贷周期极长,所以在二手房市场绝大部分卖房人根本不接受组合贷,最终大多购房者都会无奈选择商业贷款,组合贷名存实亡。

 

再者是“提取难”。现在的公积金就好比办卡、租房时的押金,缴时容易取时难,承诺得很美好,可稍不留神就会被讹上一笔。当然,你缴纳的公积金钱数不会少,一分不剩完全打水漂的情况倒是不会存在,不过贬值确实事实。如果你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到退休时才能取出公积金,那就意味着你要承受通货膨胀的风险及低息的损失,现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公积金呆在账户里贬值。

 

而目前若想提取公积金普遍是走买房及租房两种形式。首先是买房后提取,但现实是在高房价面前,中低收入者虽然缴纳公积金,仍无力购房,有网友甚至自嘲公积金账户里的钱还不够买个房角。买房提取之路走不通,那租房是否更加切合实际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因为若想通过租房提取公积金,则必须有正规的房屋租赁合同和租房 ,而我们都知道,一旦需要 就意味着上税。试问现在出去吃个饭不索要 餐馆都不主动给,高额的租房 真的能那么容易拿到吗?

 

其实,公积金同保障房一样,初衷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权力寻租的现象频出,导致普通百姓没有享受到应得的实惠,反而让公积金沦为少数利益既得者的“提款机”,异化为“富人基金”,大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这样的公积金,看着闹心,不要也罢。

 

发表于2013-07-15

一点儿没错  我现在都不知道公积金怎么用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