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保障房建设政府唱独角戏 社会资金缘何"望而却步"

发表于2012-02-07
[提要]今年是我国保障房建设大提速的一年。目前年度计划将半,记者在多个省市采访时却发现,社会资金筹措难的“困境”仍较普遍。一边是民众翘首企盼的“民生工程”,一边是“踌躇不前”的社会资本,社会资金的顾虑在哪里?如何打破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房建设的瓶颈?记者展开了调查。

今年是我国保障房建设大提速的一年。目前年度计划将半,记者在多个省市采访时却发现,社会资金筹措难的“困境”仍较普遍。一边是民众翘首企盼的“民生工程”,一边是“踌躇不前”的社会资本,社会资金的顾虑在哪里?如何打破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房建设的瓶颈?记者展开了调查。

5月9日,工人在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工地忙碌

发表于2012-02-07

政府唱“独角戏” 背后的尴尬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计划,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所需的1.3万亿元资金中,约有8000亿元将通过社会机构和保障对象及其所在企业筹建。

我国从1998年开始探索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保障房建设,其间一直鼓励社会资金介入,但社会资金一直“望而却步”。今年是保障房建设“大提速”的一年,保障房建设“主力军”也从经济适用房转向廉租房和公租房为主。

相对于经济适用房而言,廉租房和公租房资金压力较大,社会资金筹集的迫切性也更加凸显。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了解到,全国多地的社会资金筹集并不顺利,政府“唱独角戏”的不在少数。

陕西今年需要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总 约776亿元,其中政府配套资金和补贴占180亿元,将近600亿元需要其他渠道筹措。但截至目前,所需资金仍主要由政府筹措。

上海市是今年保障房建设的“大户”之一,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房建设1500万平方米、22万套。相关部门虽以“难以统计”为由,未向记者透露社会资金筹措计划,但对于公租房和廉租房项目,则表示几乎全部由政府渠道筹集。

类似的“尴尬”并不是特例。华北某市国土房管系统一位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抱怨”说,当地曾做过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房建设可行性的调研,但由于社会资金积极性不高,只能转而基本全由政府筹集。

一些政府官员坦言,经适房和两限房虽能一次收回成本,但企业和金融机构往往“嫌弃”其利润低;公租房和廉租房等资金沉淀量大,回笼较慢,社会资金“顾虑”更多。

谈起社会资金筹措,长期研究保障房建设的住建部政策研究 副主任王珏林对这种政府长期“埋单”的形式深表担忧:企业要考虑成本核算和 风险,而地方政府有 制定的硬任务,就只能“千方百计”将这部分资金填上。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