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NBA选秀制度:三大利益促循环

发表于2015-08-19
标签:格局 城市 市场 利益 人才 

一年一度的NBA选秀大会早已于2015年6月26日落幕,盛大与否谈不上,未来会否改变NBA整体格局同样未知,因为舆论并未将其定义为“选秀大年”。谁会成为未来巨星?唐斯?奥卡福?穆迪埃?……暂且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笔者只想探讨之于选秀 人最关心的焦点话题,即选秀制度的利弊问题,以及是否存在解决方向。至于具体历史演变流程,请自行百度谷歌,笔者概不赘述!

利之一:挖掘美国本土人才

从1947年的选秀元年到蓄势待发的2015年,NBA选秀第69个年头即将来临。作为NBA休赛期最重要的基础项目,其最根源作用就是保证NBA四五百人的正常在岗人员有源源不断的后备补给,以及保证可操作性的合理有序“健全”机制。当然,考虑到NBA的全称是美国职业篮球联盟,并且其核心组成成分是美国球员,尤其是在国际球员进入NBA之前的“史前时代”,因此选秀制度的初衷就是挖掘美国本土人才为NBA所用。

利之二:汇聚 优秀人才

除维系美国本土人才的源源不断补充作用之外,1985年的菲尼克斯太阳总经理杰里·克兰格洛做了一件载入史册的决定,即招募保加利亚球员乔治·格洛切科夫,成为NBA第一位被引进的外籍球员。如今,NBA国际球员已然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甚至在今年NBA总决赛舞台上还出现博古特VS德拉维多瓦的首次澳大利亚德比, 优秀人才大多汇聚NBA也已非虚妄之言。

随着NBA全球化战略脚步的日趋延伸,国际球员加盟NBA既是一种对篮球最高殿堂的追逐,更是一种市场相互索取的必然双赢选择,而NBA选秀无疑是打开一扇大门供实现桥梁嫁接。如此情况恰有一比,宛如大唐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其缔造者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假,但其根本是执政者能够海纳百川,即李世民观科举进士从端门列队而出时谓之,“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科举制度是成就大唐盛世的重要因素,诸国来朝留学生不绝,而NBA选秀制度同样是网罗 篮球人才,诸如萨博尼斯、诺维茨基、帕克、姚明与威金斯等。

利之三:平衡强弱悬殊差距

招募人才是NBA选秀的基础功能,平衡强弱差距则是其高级属性,毕竟选秀可绝非菜市场买菜任意买卖,而是NBA力争杜绝联盟内出现强弱两极分化,进而极大制约NBA生命力的关键措施。弱队通过选秀优先引进 新秀,进而在未来提升球队整体实力,向强队靠拢的同时力争超越强队,实现缩小强弱差距的平衡关系,并维持联盟整体的生态平衡。

只是,在现有乐透抽签制度与人为选秀眼光的双重制约下,选秀同样具有极大风险性,并不能保证绝对弱队一定能抽到状元签,更不能保证弱队就一定能在未来一跃成为豪强。制约因素太多,诸如能否选到天纵之才,能否留住球星基石(小城市球队球星流失现象严重,大城市球队天然具有吸星性),能否科学建队争冠等俱是未知之数。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