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主题:2014年是海南房产的转型之年

发表于2014-05-20

2014年是海南旅游地产转型之年。

在经历了几轮大起大落,海南旅游地产市场逐步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整体市场从“国际旅游岛”的过度透支中,逐步走出阴霾。

行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海南地产面对的仍然是“高库存”的压力,在不增加新增供应的前提下,仍然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消化。在市场压力加大,市场回归理性,消费者日益精明的背景下,海南旅游地产的洗牌势在必行。

海南旅游地产竞争激烈

实际上,旅游地产早已是群雄逐鹿。统计数据显示,万科、中信、首创、海航、华侨城、珠江地产、龙湖等60多家 的房企均已涉足旅游地产,总额超过8000亿元。

而海南更是旅游地产兵家必争之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海南共有1096个旅游地产项目,主力开发商主要为海南本土地产企业,其中海南兆南集团地产拥有的旅游地产项目最多,达到9个。其次是鲁能地产、中信地产、海南佳缘地产、昌茂地产等,都达到7个。

一方面是政府加大了对企业的招商力度,对土地的开发更青睐大型房企来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是市场运作难度更大。众多小型开发企业无力承担旅游地产较为长久的 期,以及对资金的巨大要求,必须寻找合作伙伴或者退出市场。在这两个因素下,海南地产将迎来大兼并时代。

“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旅游地产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或者是成熟的理论指导开发商。”海南省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王静说。

尽管不断有开发商试图做一些创新和尝试,但大都以失败告终。而一旦失败,中小开发商不但无法收回 ,而且可能面临被洗牌兼并的危险。所以,大多数中小开发商选择了快速开发、快 售的住宅地产模式。

“养老地产、养生地产是旅游地产的小分支。原来三亚的‘清平乐’打造养老概念,但后来也蜕变成一个纯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原来想了很多办法,比方建立食堂、娱乐室、活动室,包括平常的讲座等,旺季的时候还可以支撑下去,但淡季很多设施就空在那里。”王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资深人士指出,海南养老地产虽背靠 天然资源及政府政策扶持,发展起点较高,但依旧在周边区域生活配套设施上存在短板,未来一段时间,海南养老型项目只能适合在城 地带小规模范围内建设。

分化 明显

实际上,海南旅游地产的 分化 明显。大型房企的拿地和融资成本低,同时拥有实力强大的开发、运营的团队,使得旅游地产的强者恒强,弱者出局。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