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农夫《奇迹》:分开旅行火花四溅

发表于2015-08-05

年头一张《O’F如何申请美国英国研究生AMA》,下半年再来美国大学 2015一张《奇迹》,如果说美国留学需要的条件农夫是今年最给力的粤美国留学利弊义。一年两张大碟,前美国专业 。一年两张大碟,前者满怀励志地重新起航已足够令人振奋,不料C君与6WING各据半场的PK,更是火花四溅。
同一张碟里第一次听到他俩的分开旅行,C君VS陆永,农夫VS农夫,你有你的寂寞无敌,我有我的RapAloneSong。各自各的航道上一夫当关,各自各的crossover继续全城尽庆。
陆永负责的上半场堪称他的一大突破,不仅因为有MistahKhaki、KZ和王菀之的客串,还因他题材视野的豁然开朗。那个对“我要打多支”(肉毒杆菌针)的姿色分子,想要人关注的寂寞微博,还是对《韩国劲舞权》的“劲舞团”、“韩潮”触觉敏锐无比的固是陆永,但《光行纪》里借外星人阴谋反讽当下地球社会,如此丰富的科幻想象力加上KZ的hardcore风格,实在有点超出对他的想象。
与陆永的成长呼应的,是C君的沧桑。听陆永时还觉得是二十多岁的风华正茂;而听到C君,则会觉得已是人过三十,曾经沧海。且不提《月老》的多年夫妻白发偕老,即如《阿迟》的十年初恋不思量自难忘,或也是阅尽千帆的中年人感情。一直以来农夫多被喻作第二个“软硬”,但观其近两年轨迹,应更似“林海峰+黄子华”的组合。潮人陆永近于Jan而哲人C君近于子华,且由于C君的思想深度,令农夫的整体方向更贴近后者,一个经历了从“娱乐圈血泪史”、“秋前算账”而至“越大镬越快乐”阶段的HIP-HOP界黄子华———甚至crossover对象也经历了从娱乐圈的陈冠希麦玲玲到政经圈的陶杰陈永陆,如今再回至音乐圈的方大同王菀之黄秋生的转变。
已经很少听到他们rap早年时火气十足的《港人自讲》和《菩提本无》,从《粒粒皆辛苦》到《24》的生老病死却可听出他们更深邃的人生体验。C君在《伟大航道》的自省可视作他自己的一首“大个女”,也可视作逐渐进入中年的80后父亲们心声。同是与女儿的虚构对话,从当年《No.10000》的“神奇隧道”到如今的《伟大航道》,从对堕胎者的冰冷批判到“你老公都唔想知道佢有咁多襟兄弟”的善意幽默,主旨不改口吻却温暖了许多。他们也明白《GoodPeople》和《问题儿童》里的社会问题所在,甚至连酒后呓语“吹挚友”也不忘植入“香港人买不起香港楼”的蜗居现实,但在主打歌《奇迹》身上,却可一窥他们从《十七年华》的问题家庭批判到如今的家庭传统回归历程。
时代太冷,更需一点暖意。
从解构到建构,是乐评人出身的他们在音乐上逐渐成熟的体现。C君早年在“音乐评人地”的写作及个人成长的特殊经历,令农夫成为身处娱乐圈依然保持清醒头脑的少有艺人,娱乐圈的名利有限,就像他们在《RapAloneSong》和《英雄》里所认识到的,那些被遗忘的时光,又或是陆永在《寂寞是最无敌》“唱到三分三十一秒都无人明我嗡乜”的孤独。每个武侠小说中的人物走向高峰绝顶,都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和荒凉,就如封套上于绝顶眺望的他们,那种孤独既是思考者的寂寞,也是后高铁时代香港80后的普遍迷惘。
每一个音乐创作者的生活环境、人生观都会影响他们的音乐。农夫也许不算香港最好的rapper,但正是他们的时代触觉,与周边音乐人的crossover令他们从一个地下草根组合成为了主流年轻人的一代新宠。《奇迹》没有《O’FAMA》那么多的外国制作人,引进了RandyChow、EdwardChan、徐浩等本地制作人的音乐质感却更为契合。不过,在crossover的VO-CAL选择上仍有待商榷,王菀之和龚柯允的女声不比当年的主音Gigi逊色,而相比起方大同的SOUL,则还是陈奂仁当年那把声音来得更放。crossover未必创意,限量的始终绝对,分开旅行过后,单打不如互吹,那么,不如重新开始?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