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邢立萍:没有数据商业健康险很难推出来

发表于2020-08-24

原标题:平安好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邢立萍:没有数据,商业健康险很难推出来

“大健康行业未来更多的是公立跟民营体系的一个平衡。”8月22日,在以“全球剧变下的财富管理趋势”为主题的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平安好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邢立萍如此表示。

邢立萍,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平安好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邢立萍,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平安好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

邢立萍认为,十几年前很多全球的商业健康险在中国都尝试过,但是他们更多的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在于数据端,因为数据的不可获得性和数据不能完全地支持精算模型的一个搭建,最后就造成了其实商业健康险是很难推出来的。

以下是发言实录:

邢立萍:我非常感谢周主席,刚才周主席cue到我,也讲到平安,平安在金融+生态的场景里,医疗+健康做了很多尝试,不管商业险还是健康险,医疗行业也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比如说我所在的医疗科技,其实就是平安医保科技,好医生作为互联网医疗的一个线上平台,更多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做了很多的尝试,特别是在疫情时代也发挥了很多的作用。我这个平台我们叫平安好医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我们跟好医生有一点不一样,好医生是平安的线上医疗入口,我们好医是线下医疗服务实体,我们更多其实主要做三大块内容,我们自己也认为我们是三位一体的创新。

首先我们做的是第三方影像中心,其实在欧美,大家会看到很多的第三方影像中心更多是民营机构在做,国内其实过去并没有太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在做这块,这也是平安的一个尝试,更多的是把资产的投入,把更好的设备希望可以放到医疗服务体系里面,这个其实跟刚才代主任讲的,供给端可以差异化配合不同的需求,所以我们做第三方影像中心。同时我们也做第三方检验中心,检验中心是跟日本的一家公司专门成立了合资公司,我们希望把日本的金标准引入到中国内,目前在全国开了十家检验实验室,特别是这次疫情时期,我们武汉检验实验室也是首批作为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参加了武汉疫情时期的抗疫活动,包括前一阵子我们都有参与,因为我们在各地都有实验室。我们也关注到其实在疫情时期移动医疗的重要性,刚才王杉院长也提到了,疫情时代给我们很多挑战,包括移动医疗,包括互联网,包括怎么样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和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可移动性,同时提高医疗资源的覆盖性,这也是好医致力于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们除了做第三方影像实验室、第三方检验实验室,我们还做多业态,我们有移动CT车,这次疫情我们移动CT车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在研发本土的移动CT车。昨天我从梁山刚回来,平安刚启动了平安健康守护行动,把医疗健康带到基层,特别是带到需要的贫困地区,这也是平安整个山村扶贫项目中间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在梁山待了两天,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医疗资源,我们把移动车专门开到了梁山,在整个筛查过程中发现其实基层老百姓特别需要这些大设备帮他们去做更多的检查,包括代主任其实也提到了早筛查,降低发病率,同时减少诊疗环节总医疗费用的支出和整体健康管理能力的一个提高,这其实也是我们整个好医致力于的方向。所以我们给自己的战略定位是做第三方的服务集团,包括影像,包括检验,也做健康管理生态的提供者,通过我们不同的技术手段,包括我们的旗舰中心、加盟中心、托管中心、移动中心,我们可以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和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的内容,可以提供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去满足差异化的服务需求。所以我们既有针对高端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一站式的这种全套解决方案,有最先进的设备、全国级的或者是顶级的专家,我们也有针对基层,赋能基层的这种移动解决方案,我们的移动CT车也是基于5G技术的,把最好的设备带到最需要的老百姓的身边。我觉得这个是从我们参与医疗大健康。这和今天的主题也是搭配的,我们不光做产业扶贫,还希望做健康扶贫,因为平安自己的医疗生态圈,好医生、好医,包括我们医保科技,我们在满足不同的,包括您刚才提到的卫健、医保端,我们是医保科技这家公司主要是服务。我们好医生现在还有村医项目,给村医提供更多的培训、教育、技术支持,甚至是很多的解决方案,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服务基层的老百姓。那我们更多的是从EG端(音)提供服务内容,我们也致力于做最好的第三方影像服务集团,同时我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比如说影像学院,可以更好地培育去基层的这些影像技师,或者说影像科的这些医生,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服务我们基层的老百姓,更好地其解决早筛查、早诊治和整套健康管理。我们也看到这个其实是后疫情时代整个行业需要的东西。

更重要的,我们也是希望自己变成整个医疗生态的一个服务提供者,和不同服务的创新者,这个刚才前面几位嘉宾也提到了,就是模式的创新包括方式的创新,让更好的服务、更低廉的价格可以带到中国市场来,这是我们当时和日本公司合资的出发点,我们可以把日本的金标准,低差错率、高标准拿到中国,降低成本,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作为这个产业的参与者,我们的社会意义所在。

刚才也是因为前面周主席提到了我们平安,所以也跟各位领导分享一下我们做的一些尝试,同时我觉得我们更多的是作为民营的社会办医的参与者。刚才其实王杉院长也提到了,未来更多的是公立跟民营体系的一个平衡,大家的一个互补,我们也希望自己可以作为有力的生力军,可以补充这个行业的资源,同时补充行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供创新的一种方式,让这个行业可以更快速地发展,让生命财富和医疗大健康可以更好地融合,让老百姓既获得价值财富,更重要的是获得价值医疗。这个就是稍微分享一下我们好医在做的事情,同时也跟各位领导分享一下我们目前的尝试所在。

王松灵:我们国家这个渠道没有打开,没有支撑起来,因此形成很多问题,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国家商业保险做不起来,核心原因是什么?

邢立萍:跟王院士汇报一下,其实我是2019年8月份加入平安的,加入平安之前,我是普华永道(音)医疗行业管理咨询的合伙人,其实2015年的时候我就做过中国医疗商业险的一个研究,当时其实也发布过相应的一些研究报告,也做过一些数据的分析,那个时候我更多的是从一个行业研究者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但是其实我觉得刚才周主席已经提到了,对于保险来说,它不能做很好的一个补充,其实如果您看整个的商业健康险在中国的发展,十几年前很多全球的商业健康险在中国都尝试过,但是他们更多的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在于数据端,因为数据的不可获得性和数据不能完全地支持精算模型的一个搭建,最后就造成了其实商业健康险是很难推出来的。因为我现在在平安医保科技,我们医保科技现在在做医保,全国200多个城市社保的很多事情,也做国家目前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很多尝试。就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看到数据的一个基础、数据的一个支撑程度,对于保险产品的一个推出和保险产品最后真的可以有效作为补充,确实在国外商业健康险差不多在整个支付端是60%以上的占有率,但是在中国其实是百分之几,都到不了十几或者说相对的一个比重。其实保险公司不是没有尝试过,还是整个的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一个程度,包括开放程度,也包括数据的基础,这个其实刚才周主席也提到过,也Cue到我们代主任,这其实是最核心的问题,没有数据支撑这个模型的推出。当然也还有老百姓在这里面的一个消费习惯问题和整个接受程度的问题。包括我刚才分享的,医保科技最近这半年一直在不同的城市推出城市级的多层次保障,这个更多地是尝试一些商业险的补充,在城市级去做这个推广,目前也有几个城市有一些比较好的成功探索和尝试,但另外一方面,其实还是在一个初期探索期和尝试期,还是我们系统性的准备,它相对来说不充分。

现在是2020年,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程度,回首2015年当时我们做那个研究报告的时候,我们看到国际的情况和国内的情况,我自己觉得主观上并没有质变,可能我们在医疗健康数据的交互上和数据的互联互通上,甚至数据的标准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还是相对的,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支撑商业健康险的一个推出和补充,跟您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看法。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