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挫折教育

发表于2010-09-15

       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并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挫折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日本为了不使孩子忘记“二战”后最困难的日子,给孩子做“忆苦饭”结果孩子面对大人当年吃过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一天,,但园方坚持,家长也不反对,直到第四天起,孩子们终于咽下了这顿“忆苦饭”

       如今的大城市里90后的独生儿女大都在麦当劳和肯德基中度过很多美好的时光。好吃零食,还不断地挑食。我家的孩子也不例外,每逢周末周日或过年过节的都一再地肯求我带他去麦当劳去肯德基去西单大悦城的面香居去美餐一顿,我实在难以抗拒孩子的肯求,竟然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平时他在学校里早上吃3元早餐,中午吃6元钱的套饭,饭晚自己做着吃或外头买零食。孩子如今温饱问题是解决了,可还是不知足。我看还得象他7岁那年刚来北京的时候吃上一年半载的“忆苦饭”才能改变他现在偏食挑食的状态。过去我们俩在一起吃一天的馒头或吃一天方便面是常有的事,如今是怎么啦,我竟然惯出他那么多的毛病来?

       韩国开展“不给子女留遗产运动”,他们认为,遗产对子女有害无益,子女会因为遗产问题纷争不休,安然享受父辈血汗而不思创造,应该让他们懂得生存之难。

       关于这点我十分赞成,我没有接受过父母留下的任何遗产,我相信凭我自己的能力是能够养活自己的,没有父母的遗产我照样生活得很好,我也不会留任何遗产给我的孩子。只能靠父母亲养活的孩子算不上有能耐的孩子,如果有机会我随时会为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只要他肯干肯努力。

       美国有位百万富翁,夫妇正在中国度假,接到正在上中学的女儿打来的越洋电话,问发给她的零花钱花完了,能否到银行去支取些,得到的答复却是:超支的零用钱靠自己做“钟点工”或投递报纸挣钱解决!这位富翁日掷千金毫不吝惜,为什么对女儿这么“刻薄”呢?这就叫“富门寒教”。父母的钱再多没有孩子的汗水,轻易给她就不知珍惜,只有通过孩子劳动,去取得含有自己汗水的金钱才理解它的价值,才知其贵重。

      我想起了那个吝惜鬼葛郎台,要是活到我们现在的中国,恐怕他的子子孙孙不知要骂过几千遍几万遍了。这样吝惜的人物在我们的国度我们的社会里挨骂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他挑战了我们中国传统的“父产子继”?可我还无从考究他是否也有“父产子继”的观念、倾向和行为。“父产子继”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啃老族”对我来讲一点也不奇怪。我可不愿意让我的孩子成为“啃老族”,我是没有什么钱财可以留给他去“啃”的,他父亲也没有。我的孩子要生存要发展只能是靠他自己白手起家了。他没有退路更没有选择的余地!

       法国在现代中产阶级家庭中,家庭教育方式既不像中国传统也不像美国那样开放,而是既严格要求子女,又在一起程度上给孩子发展的余地。在法国的家庭中,儿女超过16岁就视为大人了。父母不再刻意去约束他们,他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去支配时间。他们经常出去参加社会活动,比如和朋友跳舞,或是去同学家去聚会等,父母从不加以阻拦。父母在子女用钱方面一视同仁,从不娇惯。一对双胞胎,姐姐会开车,妹妹却不会,原因是姐姐学开车,是用打工挣来的钱支付学费的。而妹妹是因为还没有赚到足够的钱,才没有去学开车。而她们的家庭是不负担这笔开支的。法国人对钱的问题相当敏感,做父母的绝不放任孩子乱花钱,就连兄弟姐妹之间,也不轻易相互借钱,如果想用零花钱,只有去打工。法国的家庭教育是自食其力不靠父母。

      我真是发自内心地赞同法国的家庭教育方式,反正我是亲身经历过了,如今想起来都有些后怕,想起我曾经艰苦的求学经历,每个月一次往返步行一百里地翻过三座大山去读高中,我的身边只有二十来斤大米、一瓶咸菜一瓶腊肉,不到一个星期咸菜就吃完了,一瓶腊肉不到半个月就吃空了,余下的半个月我只能光吃白米饭了,因为当时父亲每个月只给我一元到三元钱的零花钱,连坐班车的钱都不够。我没地方赚钱也无从借钱更没有所谓的“希望工程”来帮我解燃眉之急,就那么节衣缩食地过了N多年至到无力交学费而缀学为止。

       这对我来讲是个巨大的悲哀!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家里,未成年的孩子不可以用打工的方式来赚取自己的学费钱和零花钱?父母有钱,子女可以去“啃老”,要是没钱呢又该如何?“希望工程”未必就能给所以穷苦的孩子和家庭带来希望,真不如放开思想,让贫困的孩子可以用“打工”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去赚取自己所需要的零花钱。李嘉诚十三岁开始就打工赚钱养家糊口了,为什么我们的90后们就不可以用这种方式去解决他们自己的经济问题?把孩子当“土皇帝”当‘小红太阳’供着养着我绝对做不到,我也没有那么优越的条件,即使有也不愿意,如果一定要我那么干,还不如破费去养只宠物猫宠物狗算了。

      英国有所著名的中学叫“伊顿中学”,学生毕业后几乎100%考入牛津大学。英国的冬天很冷,但这所中学没设暖气,让学生只盖一条毛毯睡觉,洗澡也用冷水。

            我当年就是在这种类似的环境下渡过的,至到现在我很少感冒很少生病,象我的父亲那样健康而快乐地活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吃苦教育也好还是挫折教育也好,我认为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之课。呵呵~我的孩子跟随我在北京独自一人租房上学,可有他的苦要吃了!

         在日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幼儿都要赤身祼体于风雪之中摸爬滚打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但站在一旁的家长们个个“铁石心肠”,没有一个上前搂住自己的孩子。

      日本人能够做到,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做不到呢?不过我是不会让我的孩子光着身子站在风雪之中,他至少要穿着短袖短裤去雪地里打个滚,我认为这样比较文明些~

      在日本,不少中、小学还兴起一种“穷留学”之风,即富裕的大城市中小学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这一点我是不完全赞成也不完全否定。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这句名言我倒是十分认同。

发表于2011-04-09
留名 闪人
发表于2013-10-07

以前发在搜房博客里的贴子,所剩不多,保持原样,不想再跑过去改来改去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