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 新闻

发表于2006-06-25
建设部官员详述“国六条”出台始末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6年06月23日 02:11 http://www.china-cbn.com 

本报记者郝倩发自上海
2006 年5 月17 日,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
这是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经常挂在嘴边的日子。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听取了建设部的汇报,讨论通过了“国六条”的基本文件。由建设部牵头的九部委随后跟进,出台配套细则。
仅仅在两个月前,沈建忠在一次会议上对去年出台的两个“国八条”进行了充分肯定,并称“基本原则方针是正确的,体现了有保有压的原则”。因为这一结论,业内一时认定今年不会再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然而,前后仅60天的时间——一场新调控旋即降临。

新一轮调控的“前夜”
上周,上海大部分具备一级资质的开发商同时接到建设部的通知,要求即刻北上参加由其召开的重要会议。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沈建忠肯定去年“国八条”效果的同时又不无忧虑地说:“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大城市房价上涨。”
2006年第一季度悄然结束之时,深圳房价依然节节攀高,有主流观点认为深圳的房价上涨空间要追赶上海、北京,从而可以显示出城市的竞争力,甚至在深圳“两会”上竟有人大代表称:“关内房价每平方米一万八也不为过。”更令人担忧的是,不仅是深圳一个城市沉浸在房价上涨所带来的快感之中。4月,有关一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外资进入的话题明显增多。
“舆论反应愈加强烈,一些城市出现了2005年长三角一些城市出现的状况,这些城市往往是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地区,这样的地区如果出现问题,会对其他城市出现示范、传导的效应。”沈建忠并没有点名。果然,地处西部的某市连续数月蝉联全国70城市房价涨幅榜首。该市也始终认为其房价不存在任何泡沫。
4月中旬,不购房行动出现,“房奴”这一新名词也迅速流行。评论性文章中开始对去年宏观调控所达效果提出一定的质疑。
沈建忠的担忧开始渐渐演变为另一种现实。他开始研究一些统计指标。那段时间,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经济的走势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情况。在形势平稳、大量经济指标表现出高度增长的背后,房地产的情况恰恰相反。
“除了房价指数涨幅较高之外,其他的指标都显示出了增幅的回落。”沈建忠称,“这主要表现为投资增幅的回落,以及个贷10个月以上连续增幅回落。”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末住房按揭贷款同比少增500多亿元。央行上海总部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商品住房成交量回落,2005年的个贷出现了连续6个月的负增长,7~12月累计减少117亿元。”
“新开工的项目增加,投资反弹,信贷投放过多……”连续的会议讨论中建设部对当前的工作形势有了总结,沈建忠坦言:“今年初出现了2003年类似的情况,只是今年的情况相对好些。”
60天内,沈建忠与国内一些重要城市的房地产主管部门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一致看法:这一轮的房地产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房地产问题,需要针对结构动刀了。
5月28日,一份经过各部委讨论通过的“37号”文件(即“国六条”细则)下发,它要求“自今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数字化调控起因
沈建忠认为70%的总量界定是具备一定依据的。据他掌握的情况:目前全国已经审批的新开工项目中,每套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所占比重不足30%。全国很多城市尚有40%的平均缺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则显示,全国24个大中城市里,每套12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占商品房面积的比重不到50%。
沈建忠进一步补充说:“90平方米是一个长远的导向,因为这牵扯到消费模式问题。”但是,“在实行中却是希望尽量缩短调整时间,所以将已经审批、却还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都纳入调整范围之内”。
并且这一次不再像去年“国八条”细则那样为户型面积提供一定的浮动范围,而是直接的“一刀切”。
去年,在普通住宅界定这个问题上,除青岛一地采用了120平方米的浮动下限之外,其他地方都采用了当时的上限标准即144或者140平方米以下。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地方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
而此次调控与去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国六条”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并强化了全过程的监管。“这次增加了备案、报批的制度。监察部门要进行数字以及行政上的全面监管。”沈建忠认为这是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
根据统计,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很不均衡,例如全国省会城市中最低的一个城市房价为1823元/平方米;而最高的城市房价已经高达每平方米近万元的标准。
“大部分的房地产投资集中在少数城市;房地产冷热并存,房价的增长和负增长并存。”沈建忠说。
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之下,“中央和地方认识不统一;有些具体政策落实不到位。这是导致‘国八条’没能根本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沈建忠的观点一针见血。他坦言在调控中,中央和一些地方的确存在对宏观调控看法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最近受到广泛关注的90平方米小户型的相关规定。
网民在热点网站上的投票也被沈建忠所关注。沈建忠说目前建设部也在搜集各种各样的言论,做好相关的舆情报告。他特别指出自己看到的一项网上调查中,针对“小户型较少”这一观点,有79.4%的网民投了赞同票。他认为:这说明社会上持肯定意见的依然比较多。
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一条款,建设部已经多次就此召开座谈会,甚至各个地方政府都有比较好的表态,只是落实到操作上,依然有些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
“建设部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很快将出台,主要由规划司、市场司,以及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来完成,日前已经有了些初步的想法。”沈建忠说。
同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多数城市没有提出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具体措施,没有公布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及进度安排。部分地区廉租住房制度没有建立。
任重而道远。要根治两个“国八条”未解顽疾,最终要看地方政府的执行问题。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