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淡市之下买豪宅

发表于2013-03-15

年轻时看经济学教材,知道市道不好的时候 品销量最受打击,需求量不降反升的是公交月票这类大众用品。但是杭州的楼市很奇怪,今年遭遇 最严厉的宏观调控,一些豪宅照样可以开盘“日光”,而且接下去几个月排队等着开盘的豪宅还一个接一个。

这样的事实尽管让工薪阶层倍感困惑,但如果冷静地想一想却也不难理解。

首先,我们所说的豪宅真的是“豪宅”吗?2002年的时候,一套200万元的中大吴庄是豪宅;2005年的时候,一套600万元的金色海岸是豪宅;2010年的时候,一套2000万元的蓝色钱江是豪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只有社会上最富有的一群人才买得起。以此来衡量,现在无论是400万元一套的新帝·朗郡、600万元一套的西溪诚园、700万元一套的昆仑公馆还是800万元一套的城市之星,都只能算站在金字塔的腰身以上,还不是那个“尖”。受众面比我们想像的更宽。

其次,与其说这些人在买“豪宅”,不如说在买地段。淡市之下卖得好的豪宅,大多占据着公认的好地段。像武林门 、钱江新城核心区这些地方,可售的新住宅确实越来越少;现在不买,将来可能就得买二手房了。即使你觉得 很吵很闹,不如住到郊外;但还有很多省内的有经济实力者以住到杭州 为梦想,花多少代价也要挤进来。

此外,“三套房停贷”能拦住富人购买豪宅吗?富人资产更雄厚,融资渠道更丰富,和银行的关系更密切,甚至名字可以写上房产证的孩子都更多。在一个崇尚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政策容易让谁“很受伤”,再明白不过了。

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既然能不断创造新的财富神话,当然也会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谁让中国的豪宅跟国际水平还有那么大差距,早两年的住宅转眼就被更新更炫的产品完全盖住了光芒。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想从大关换到远洋公馆,想从信义坊换到紫兰公寓,想从桂花城换到西溪诚园,想从金色家园换到城市之星。这些年来,一些工薪阶层从房改房换成商品房,再从多层小区进阶到高层公寓,只要卖掉手中市值颇高的一两套老房子,买套400万元以上的公寓并非不可能。

当然,总价超过400万元的公寓并非都有人买账。那些或地段偏远、或品牌寂寂无闻的所谓“豪宅”,可能将迎来一个最漫长而严酷的冬天。因为除了投机炒作的价值之外,它们一无 。

发表于2013-03-16
呵呵,觉得不错,多了解我们的生活
发表于2013-03-16
了解了,生活息息相关
发表于2013-03-16
源于生活,不错,恩恩额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