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昌平农民尝着果实选种子

发表于2012-07-26

       马池口蔬菜实验基地这几天热闹了起来,来自不同区县的种植高手纷纷来此交流经验,尝选果种。
这不,又一批来自通州、大兴、房山、顺义等9个区县的120余名种菜高手,走进大棚、进行尝选。
跟随着人流,进入“贝贝2号”小南瓜展示大棚,只见一排排瓜秧都直立着朝天伸展,约有一人多高,每棵瓜秧都结了近十个小南瓜,一串串像悬挂的小绿灯笼似的。工作人员赶紧摘一个,切成小片让大家品尝。 
大伙边尝边议论开来。“比黄瓜脆甜,像水果。”“这么大的瓜一家三口一顿刚好吃完。”“能蒸着吃、炒菜吃、煮粥吃,还能生吃,将来销路一定不错……”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同行的品头论足,点醒了通州区潞城镇前疃村农民杨占江。他赶紧拉过工作人员,把种植前后的问题问了个遍,最后终于拍了板。“就这个品种了,我种了12个大棚,今年正想扩大几个采摘棚,这品种种着好看、还能生吃,正合适!” 
杨占江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从种几垄到种什么密度适合采摘,原来他心里早就打好了小九九。“按一粒种子结10个瓜,一个棚种800株,一个棚一荏下来少说挣3万块。” 
和昌平一样,京郊10区县各个都有一处新品种示范点。每处示范点各有所长。看罢这处,再转战下一处,种菜能手们忙得不可开交,却也乐在其中。 
来到顺义北务镇陈辛庄村水果黄瓜的示范点展示大棚里,杨占江依旧是目不暇接。年轻的顺义农民聂连军是这个大棚的主人,他一脸自豪地介绍自己种植的“托尼”水果黄瓜。 
“它抗病,我这一茬就没得过病,所以不用打药,口味甘甜、外观好、好卖,每天很多车来地头收购,产量也高,比我以前种别的品种产量提高近50%,这个七分棚每天都收200到300斤。”“冷棚还可以种这么好。”杨占江不由得暗挑大拇指,掏出小本,在自己选种的新品中又记下了一笔。 
“丰田新秀”甜椒、“硕园黑宝”茄子、“仙客”番茄……在来过房山区窦店镇的示范点后,杨占江这天已跑了4个区县,为自家大棚选好了10多个心仪的品种。其他种菜能手也都各有所获,心里拟好了今年的种植计划。 
合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新品种信息的本子,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民刘素梅高兴地说:“山东寿光菜博会咱也去过,一是离得远,一个不知道那的种子适不适合在北京种,这次在北京一天转了4个区上百个棚,不仅选到合适的品种,还见识了人家高手怎么种菜,收获真不小。” 
“以前,农民对瓜、果、蔬菜新品种不了解,新品种推广有难度。”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站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在全市设立了10余个蔬菜新品试验示范店,把农民请进大棚。一来让农民对全市的蔬菜种植有个了解;二来吃着果子选种子,农民心里踏实

发表于2012-07-26

呵呵, 这样农民更放心啊

上一页|1|
/1页